作者:韦庄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猿啼意象在唐诗中多象征悲愁,如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 2. "五陵年少"是唐代诗歌常见批判对象,李白"五陵年少金市东"亦有涉及 3. 韦庄诗风以"清艳柔婉"著称,此诗可见其沉郁一面 4. 诗中"兔"指月宫玉兔,属传统月意象系统
作者:白居易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唐代历法:诗中"孟夏"为太阴历四月,相当于阳历五月 2. 茶文化:唐代饮茶已从药用转向风雅生活,诗中"一瓯茗"反映此风尚 3. 年龄计算:古人多用虚岁,"万有四千日"折合约38.4个太阳年 4. 中唐文人病态审美:诗中"非忧即有疾"折射当时文人以病弱为雅的风气
作者:白居易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唐代寺院文化对文人精神世界的影响 2. 中国古典诗歌中"季节意识"的审美表达 3. 白居易诗歌创作的三个分期及风格特征 4. 唐宋文人"仕隐矛盾"的典型心理结构 5. 古典诗歌中空间转换的艺术手法
作者:韩偓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意象对立:医药棋谱(理性)与美人形象(感性)的强烈对比 2. 用典艺术:阮籍典故的深层政治隐喻 3. 晚唐诗歌特征:含蓄表达政治态度,追求"韵外之致" 4. 七绝体式:平仄严谨,转合有力(首句入韵式)
作者:元稹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元稹为中唐"新乐府运动"代表人物,与白居易并称"元白" 2. 唐代尚书省为中央行政机构,分六部二十四司 3. "驺骑"制度始于汉代,至唐成为贵族仪仗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诗中反映的"门第观念"在晚唐逐渐被科举制度削弱
作者:杜荀鹤
| 类型:知识点
| 1阅读
|
1. 杜荀鹤为晚唐现实主义诗人,属"苦吟派" 2. 诗中运用了"反对"手法(不该白头却白头) 3. "雨色""云秋"体现唐代山水诗的意象组合特点 4. 尾联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
作者:杜牧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咏史诗:通过历史遗迹或典故抒发感慨,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尤擅此体 2. 意象运用:诗中"桃李""绮罗"象征短暂繁华,"夜泉"象征永恒憾恨 3. 对比手法:时空、虚实、盛衰的多重对比增强艺术张力 4. 晚唐诗歌特征:感伤基调,历史反思,语言精练而意境深远
作者:徐夤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徐夤是晚唐诗人,擅长写景抒情。 2. 诗中运用了对偶手法,如"十分春水"对"一片秋空"。 3. "双檐影"和"两月悬"运用了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4. 尾联的"江湖思"体现了唐代文人的隐逸思想。 5. 诗中"直堤"与"闲田"形成对比,展现了人工与自然的和谐。
作者:罗隐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唐代藩镇制度与中央集权的矛盾 2. 周代分封制与汉代推恩令的异同 3. 古代建筑规格的礼制意义(如三公九卿制) 4. 吴越文化在唐末的特殊地位 5. 咏史怀古诗的借古讽今手法
作者:吴融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唐代僧人称号中“上人”是对德高望重者的尊称 2. 钵盂为佛教比丘六物之一,是云游僧重要标识 3. 金陵(今南京)在唐末为文人避难聚集地 4. “炷香”计时方式在唐代禅寺普遍使用 5. 吴融诗风兼具温李派绮丽与贾岛派清瘦的特点
作者:徐凝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绿珠典故:西晋绿珠坠楼保节,成为文学中"红颜祸水"的典型意象 2. 金谷园:古代著名园林,常与铜雀台并称,象征奢靡亡国 3. 咏史怀古诗特点:借古迹抒今情,多含讽喻劝诫之意
作者:张乔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少室山与缑氏山的地理关联 2. 唐代捣衣声的文化意象 3. 钟乳石在唐诗中的审美运用 4. 松琴组合的隐逸象征 5. 晚唐隐逸诗的清冷风格特征
作者:杜荀鹤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武陵溪:典出陶渊明《桃花源记》,后世常用来代指避世隐居的理想之地。 2. 三春:古代将春季分为孟春、仲春、暮春三个阶段,三春即暮春。 3. 酒旗:古代酒家的标志,又称“酒幌”或“青旗”,是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4. 杜荀鹤诗风:以语言通俗、意境清新著称,擅长描写田园山水和反映社会现实。
作者:郑谷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唐代科举制度 道教文化意象 晚唐诗歌特点 送别诗传统 律诗对仗规则
作者:周贺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中唐隐逸诗的特点 2. "沧洲"意象的文化内涵 3. 唐代幕府制度与文人出路 4. 律诗对仗的时空转换技巧 5. 蟋蟀(蛩)在古典诗歌中的象征意义
作者:郑巢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锡杖:僧侣游方时振环发声的法器,有惊退毒虫的实用功能 2. 三巴地域:东汉末益州牧刘璋分巴郡为三,后成为蜀地代称 3. 捣茶法:唐代主流饮茶方式,陆羽《茶经》有详细记载 4. 华顶:可能指天台山华顶峰,佛教天台宗重要道场
作者:陈陶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节钺制度:唐代节度使受赐双旌双节,掌握地方军政大权 2. 甘棠典故:出自《诗经·召南》,后世用以歌颂官员德政 3. 唐代送别诗特点:常结合官职变迁描写,体现"仕"与"隐"的矛盾 4. 晚唐军事地理:滑台为宣武军治所,是控制河北藩镇的要冲
作者:张乔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唐代"棋待诏"制度:隶属翰林院,专掌陪皇帝弈棋 2. 新罗与唐朝的文化交流:包括围棋、天文、医学等领域 3. 古诗中"海东"的地理概念演变 4. 唐代送别诗的常见意象体系 5. "桑田"典故在唐诗中的哲学化运用
作者:顾非熊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唐代杭州属江南东道,是重要港口城市 2. "堑"指护城河,此处代指城墙 3. 顾非熊诗风清丽,擅长白描手法 4. 本诗押平水韵"真"部韵
作者:黄滔
| 类型:知识点
| 0阅读
|
1. 湘中地理:指洞庭湖以南的湘江流域 2. 唐人行旅诗常见意象:琴剑、明月、猿啸 3. 仞: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尺,汉制七尺 4. 晚唐隐逸诗风的三大特征:山水寄托、孤高情怀、简淡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