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韦庄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 ① 意象重构:将传统猿啼意象与个人羁旅体验融合,创新表达 ② 对比手法:猿的野性与五陵少年的矫情形成深刻反差 ③ 情感张力:从"百恨"到"好笑"的情绪转折,展现诗人复杂心境 需注意诗中"断肠何必待三声"的反用典故手法,体现晚唐诗人对传统的突破。
作者:白居易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本诗可作为理解白居易晚年思想的典型文本: • 生命意识:用具体数字丈量生命,体现中唐文人理性思维的发展 • 处世哲学:从早期"兼济天下"到此刻"内无忧患"的转变,标志其"独善其身"思想的成熟 • 艺术特色:白体诗典型风格——平易浅切中见深意,如"不寒复不热"的辩证表达 需注意诗中"病间"的双关意味,既指身体病愈,也暗喻从政治漩涡中抽身...
作者:白居易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本诗教学可重点把握: ① 意象群分析:梳理诗中"小雨-残莺-新叶-夏云"构成的早夏意象体系 ② 情感曲线:从静谧观察到突然惊觉,再到自我诘问的情感发展脉络 ③ 比较阅读:与王维《鹿柴》、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等山水诗对比 ④ 写作借鉴:学习诗人如何通过细微物候变化表达深刻人生感悟 ⑤ 文化探究:唐代佛教寺院在文人精...
作者:韩偓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此诗需重点关注三个层次: ① 表面写隐居读书却难忘风月场 ② 实则表现士人仕隐抉择的痛苦 ③ 深层反映唐末知识分子对乱世的疏离感。艺术上,通过"应疑"的揣测语气,将自我调侃与时代批判融为一体,展现韩偓"沉郁顿挫"的诗风特点。
作者:元稹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本诗需重点把握三个层面: 1. 社会史价值:生动记录唐代高级官员的出行仪仗和宅邸规格 2. 情感表达技巧:用"也骑"二字将羡慕与自嘲的矛盾心理表达得含蓄深沉 3. 元稹创作特点:体现其"用语浅近而寄托遥深"的风格,对理解《元氏长庆集》有典型意义 教学建议:可结合《琵琶行》《连昌宫词》等作品,分析元稹对权贵生活的多角度描写。
作者:杜荀鹤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此诗需重点把握三个层次: 1. 首联的"客路"与"愁"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2. 颔联通过人生无常的诘问,将愁绪深化为生命思考 3. 后两联景物描写与"垂纶者"的对比,完成从写景到抒怀的升华。 教学时可结合晚唐社会背景,分析诗人如何通过个人际遇反映时代悲剧。
作者:杜牧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此诗可从三个层面解读: 1. 历史层面:通过金谷园的兴衰,揭示"富不过三代"的历史规律 2. 哲学层面:"浮世荣枯万古同"体现佛教无常观,与《阿房宫赋》"戍卒叫,函谷举"一脉相承 3. 艺术层面:末句采用"顶针"修辞(夜泉流恨→恨无穷),使情感表达如回环流水,余韵不绝。 建议结合刘禹锡《乌衣巷》、李白《越中览古》等咏史诗对比阅读,体会...
作者:徐夤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这首诗以筑堤分沼为切入点,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热爱。首联交代背景,中二联通过四季景色的变化,运用视觉意象营造出宁静优美的意境。尾联转折自然,由景入情,表达了隐逸之志。讲解时应注意: 1. 分析诗中时空转换的手法; 2. 解读"双檐影"、"两月悬"的象征意义; 3. 探讨尾联"江湖思"与唐代隐逸文化的关系; 4. 体会诗人通过平凡景物展现的高超艺术表现力。
作者:罗隐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本诗需重点把握三个维度: 1. 历史维度:周制(分封)-汉仪(郡国)-唐制(藩镇)的沿革对比 2. 空间维度:馆娃宫(历史遗址)/钱塘府(当代建筑)的空间叠印 3. 政治隐喻:"问安调膳"实指唐昭宗时期藩镇操控朝政的现状 教学建议:结合杜牧《阿房宫赋》比较不同时代的宫殿书写,延伸讨论晚唐诗人的政治批判意识。
作者:吴融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此诗解读需注意三个层次: ① 表层叙事:记录偶遇僧人的日常场景 ② 情感表达:通过“如何报”“好与”等虚词,传递欲言又止的复杂心绪 ③ 时代隐喻:“东阁无人”暗指唐末官僚体系溃散,“持钵”象征乱世中宗教的延续性 艺术上运用“以小见大”手法,借一炷香的微小意象,承载十年人生重量的慨叹。
作者:徐凝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本诗以四步递进展开: ① 写景起兴(荒台遗迹)→ ② 典故点题(绿珠身份)→ ③ 渲染烘托(歌舞绝技)→ ④ 议论点睛(祸患根源)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咏史诗"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分析"绿珠"意象的双重象征意义(美丽与灾祸)。
作者:张乔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 1. 双线结构:明写韩处士归隐,暗含诗人自己的隐逸志趣 2. 视听交织:月色(视觉)与砧声(听觉)构成空间张力 3. 留白手法:"别琴"暗示前尘往事,"他年"预留想象空间 需注意"砧"字在唐诗中常与羁旅、思乡关联,此处反衬隐士超脱尘世之志。
作者:杜荀鹤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抒情,展现了杜荀鹤送别友人时的复杂情感。诗中“麻川清见底,似入武陵溪”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暗含了对友人归隐生活的羡慕。“两岸山相向,三春鸟乱啼”以对仗工整的句式,勾勒出春日山水的生动画面。后两联由景及情,通过“酒旗”“僧屋”等意象的穿插,将送别之情与思乡之念自然融合。尾句“怀君梦不迷”更是以梦境为喻,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情景交融,语言凝练,充分体现了...
作者:郑谷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本诗讲解可分三个层次: 1. 意象解码:解析"瑞锦""鸾凰"等意象的双重象征意义 2. 情感脉络:从"不能随世态"的孤高到"预想腾跃"的期许 3. 时代映射:诗中"仙桃"与唐代新进士"探花宴"习俗的关联 建议结合郑谷《鹧鸪》诗对比阅读,体会其清丽深婉的一贯诗风。
作者:周贺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本诗讲解可分三个层次: 1. 结构分析:首联点题,颔联叙事,颈联写景,尾联抒怀,符合律诗起承转合规范 2. 艺术手法:"水涉"与"山情"的空间对照,"夜随"与"早过"的时间流动 3. 情感脉络:从思归(僧窗梦)到决归(幕府罢)再到安归(许白髭),展现完整的心理过程
作者:郑巢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重维度: ① 空间转换:从行装(竹锡袈裟)到山景(灵山寒花),最终升华为精神归宿(华顶) ② 感官交响:视觉(霞/藓)、触觉(寒)、听觉(雪/茶)的多重感知交织 ③ 禅意表达:"闲听""静捣"等动作描写,体现"平常心是道"的禅宗思想 诗中"落寒花"与"听雪"的意象组合,暗含《维摩诘经》"不二法门"的哲学意味。
作者:陈陶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此诗需注意三个解读维度: 1. 表层送别:通过"整三千""下九天"等仪式性描写,突出饯行规格之高 2. 中层咏史:"蛟龙旧国罢楼船"暗喻唐廷收编地方势力,"昆河兵钤"反映边疆形势 3. 深层抒情:尾联"多病无因"四字,既含诗人羁旅之叹,亦透露出晚唐文人对功业难酬的普遍焦虑 艺术上善用空间跳跃(从楚地到鹤岭)和时间并置(新恩与旧国),形...
作者:张乔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这首诗需要从三个层面解读:表层是送别友人的温情之作,中层记录唐代围棋外交的史实,深层则蕴含文化传播的永恒主题。艺术上,"道应孤"的"孤"字既指棋艺高超的寂寞,又暗喻文化传播者的孤独使命;"覆旧图"的"覆"字巧妙双关,既指复盘棋局,又暗示文化传承需要反复研习。诗人将个人命运置于唐罗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使这首送别诗具有了独特的历史厚重感。
作者:顾非熊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首联点明送别地点与时节,"杨柳春"暗含折柳送别之意。 颔联"背城雁"喻友人离京,"向海人"指赴任东南沿海。 颈联转写静景,云雾中的山寺与月光下的水楼,暗示时空推移。 全诗无一句直言惜别,而离情尽在景物描写中。
作者:姚合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首联"不道弓箭字,罢官唯醉眠"采用欲扬先抑手法,先写李廓罢官后的闲散,为下文从军作铺垫。颔联设问转折,引出其受荐从军的英姿。颈联妙用"孤虚"军事术语,虚实相生,"语笑"二字举重若轻。尾联"无复"的斩钉截铁,体现盛唐文人特有的自信。全诗四联起承转合分明,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安危紧密结合,展现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