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滔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本诗讲解可分三个层次: 1. 结构分析:前四句写空间移动,后四句写时间感受,形成时空交织的立体框架 2. 炼字艺术:"通"字既写露宿的透彻,又暗喻心境通达;"恐"字传达诗人对漂泊的深切体认 3. 文化内涵:通过"琴船-啸猿"的意象组合,展现唐末文人"仕隐两难"的矛盾心理
作者:未知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本诗核心在于"仕与隐"的矛盾: 1. 双关意象:"客星"既指天文台,又暗喻李频如隐士般突然离朝;"武夷峰"既是实指,又象征归隐 2. 情感层次:表面写重逢喜悦,实则通过"久不见""暂相逢"透露对朝廷人事的感慨 3. 历史映射:勾践典故暗示政治斗争的残酷,与"休上武夷"形成呼应 4. 音韵技巧:押冬韵(松、逢、钟、峰),低沉音调强化离别...
作者:张籍
| 类型:讲解
| 1阅读
|
时间:2025-08-28
本诗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 1. 政治叙事与景物描写交融,颔联纪事,颈联写景,张弛有度 2. "雪开旗展""梅发春亭"的意象组合,形成肃杀与生机并存的意境 3. 尾联"作主人"双关语,既指主政一方,又暗含建功立业的期待 4. 全诗严守七律平仄,中二联对仗精工,体现中唐律诗成熟特征
作者:殷尧藩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这首诗是典型的唐代送别诗,但对象是僧人,因此带有浓厚的佛教色彩。诗人通过几个典型意象勾勒出僧人的形象: 1. 听觉意象:“讲经钟”开篇即营造出佛寺的庄严氛围。 2. 视觉意象:“蒲履”“衲衣”展现僧人的简朴,“龙朔”“乌桓”则拓展了诗歌的空间维度。 3. 动作描写:“远访”“拜捧”等动词生动表现了僧人的虔诚。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简朴...
作者:曹松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诗中"嫌假佛"与"真机"的对比,揭示禅宗反对形式主义的立场;"流沙锡"的意象既实写僧人云游,又暗喻佛法普度众生。尾句设问"何时更有飞",既表达对禅师再会的期待,也暗含对佛法真谛的永恒追问。全诗通过空间转换(天涯→石霜→流沙)和虚实相生的手法,构建出深邃的禅境。
作者:吴融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首联以空间转换切入,从紫殿到海门暗示人生转折;颔联用"知是梦"点破主旨,否定句"肯销魂"强化超然态度;颈联通过早晚意象的极端对比,表现修行苦旅;尾联虚拟语气"如重到"透露对精神原乡的追寻。全诗以"恩-梦-别-行-归"为脉络,完成从尘世到方外的精神跨越。
作者:曹松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 ① 双线结构:明写孙鄠中第之喜,暗含自身遭遇之叹 ② 意象对冲:"雪"的寒冷与"日"的温暖形成情感张力 ③ 空间转换:从家门到佛塔再到江头,拓展诗意空间 需注意"牡丹气"的深层含义:既实指长安春景,又象征进士及第的富贵荣华,与诗人早年《及第敕下宴中献座主杜侍郎》中"满城桃李属春官"异曲同工。
作者:雍陶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此组诗典型体现唐代送别诗的三大特征: 一、情感真实:通过"未忍开""强盘回"等细节描写展现复杂心绪 二、境界开阔:将个人离愁与人生际遇、社会背景相结合 三、语言凝练:如"提孤剑"三字即浓缩壮志未酬的孤愤 第二首末句"早归来"打破常规离别诗的悲戚基调,体现盛唐后文人面对离别的理性态度。
作者:许浑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此诗典型体现许浑七律"工整密丽"的风格: 1. 结构设计:现实-回忆双线交织,尾联突转深化情感 2. 炼字艺术:"递"字将雨打荷声拟人化,"没"字写鸟影倏忽 3. 科举意象:通过"槐花"暗喻二人进士及第的往事 4. 情感表达:表面写景实则抒发送别之悲与宦游之叹
作者:方干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这首诗的教学要点可分三个层次: 意象层:分析"苔藓/浅沙/月影"构成的清幽画面 技法层:学习"以小衬大"的空间表现手法 情感层:理解尾联"无醒日"背后既沉醉美景又暗含避世的双重意味 建议结合唐代园林文化,对比白居易《池上篇》等作品,体会唐人"壶中天地"的审美哲学。
作者:司空图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这首诗是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中论述诗歌精神境界的一首。诗中强调诗歌创作应当充满生机和活力,避免死板僵化。作者通过一系列清新自然的意象,如清澈的水波、含苞的花朵、青春的鹦鹉等,形象地展现了诗歌应有的精神风貌。最后两句"生气远出,不著死灰"直接点明主旨,成为千古名句。整首诗体现了司空图重视诗歌内在神韵的诗学主张,对后世诗歌理论影响深远。
作者:赵翼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将"独眼"与"矮人"形成鲜明对照,强调独立思考的价值。首句"自主张"是全诗诗眼,末句"说短长"则暗含对肤浅批评的讽刺。赵翼以议论入诗,体现了清代以学问为诗的特点,但语言保持通俗生动,是其"诗贵创新"理论的实践典范。
作者:罗隐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本诗需注意三重对比: - 表面欢快的归途与深层惆怅的对比 - 精细的食物描写与粗犷的"风雨如飞"的对比 - 当下"途中事"与千载"忘机"的时空对比 这种矛盾修辞法,正是罗隐"善作不平鸣"诗风的典型体现。
作者:未知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这首诗需要分层解读:前四句为述职自省,中四句写仕途际遇,末四句抒怀归隐。艺术上运用了"反对"手法(如政绩自责与突然升迁的对比),"傥容"的假设语气强化了归隐渴望。教学中可重点分析: 1. 唐代文人的双重心态: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的矛盾 2. 律诗中间两联的时空布局:颔联写政务现状,颈联写历史际遇 3. 典故的创造性使用:"式微"从原意的天色晚引申为仕途衰微 建议结合白...
蒙恩除替将还京洛偶叙所怀因成六韵呈军事院诸公…秀才讲解
作者:罗邺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本诗需重点关注三个层面: 1. 历史语境:结合唐代"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社会背景理解诗人压力 2. 艺术手法:分析"春色"意象的双重象征性(自然美景与功名象征) 3. 情感脉络:把握从"羞耻"到"人生普遍愁绪"的情感递进过程 典型考题可能涉及:诗歌中的矛盾心理表现、尾句的哲理升华、唐代落第诗的时代特征等。
作者:韩偓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此诗需注意三个鉴赏维度: ①结构艺术:按"遇-别-思"展开,尾联的"看"字与首联"见"字形成闭环 ②情感层次:从外在景色(春尽)到内在感受(酒阑),再到双向情感(两情),最后归于孤独具象(屐齿) ③时代特征:唐末诗人常借清净佛门反衬尘世纷扰,韩偓多首作品都呈现这种"方外之恋"的特质。讲解时可对比其《已凉》等诗作的意象选择。
作者:王仁裕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这组七律通过三个维度展现艺术魅力: 1. 器物之美:"紫檀槽""朱弦"突出乐器贵重 2. 技艺之精:"二五指""十三弦"展示演奏技巧 3. 意境之远:用神话典故构建超现实审美空间 诗人以音乐为媒介,在"丹禁旧臣"与"楚王"的意象对峙中,完成对盛唐文化的哀悼与重构。
作者:雍裕之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本诗鉴赏可从三个维度切入: 技法层面:动词"夹""连""摇"的连续使用形成动态画卷 意境层面:由白日喧嚣(浪花)到月夜静谧(雪)的时空转换 情感层面:末句"无处认"的留白,暗示诗人对渔隐生活的理想化投射 建议结合柳宗元《江雪》对比阅读,体会唐代隐逸诗的共性表达。
作者:裴说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本诗核心是通过对杜甫的追悼,表达文学传承的焦虑。"掘坟"并非字面意义,而是以极端意象强调文学复兴的决心。艺术特色有三: 1. 时空交错:将历史(杜甫)与现实(晚唐)并置对比 2. 意象反差:用"孤坟"的死亡意象呼应"大雅"的生命力 3. 情感递进:从开篇的期盼到结尾的孤愤,形成强烈张力
作者:唐彦谦
| 类型:讲解
| 0阅读
|
时间:2025-08-28
这首诗的匠心在于: 1. 意象对比:"高柳"的竖向空间与"落花"的飘零动态形成张力 2. 情感递进:从客观写景到"多泪眼"的主观倾诉,再到"天涯"的空间虚化 3. 时空处理:通过"回首"将此刻的驿站与记忆中的远方并置 典型体现了唐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