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是唐代诗人方干写给友人张昼的一首寄赠诗。方干一生科举不第,隐居镜湖,以诗名世。诗中通过描写聆听新蝉鸣声的细微感受,营造出一种幽静、迷离的氛围,并由此引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人借助蝉这一意象,既点明了夏季的时令,也暗含了自身高洁的品性与漂泊的境遇,最终将听觉引发的微妙心绪,归结为对知己的怀想,避免了直接抒发乡愁的伤感,情感表达含蓄而真挚。
此诗是唐代诗人方干写给友人张昼的一首寄赠诗。方干一生科举不第,隐居镜湖,以诗名世。诗中通过描写聆听新蝉鸣声的细微感受,营造出一种幽静、迷离的氛围,并由此引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诗人借助蝉这一意象,既点明了夏季的时令,也暗含了自身高洁的品性与漂泊的境遇,最终将听觉引发的微妙心绪,归结为对知己的怀想,避免了直接抒发乡愁的伤感,情感表达含蓄而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