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含有的古诗词 - 25篇
诗句含有的诗句 - 25篇
  •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作者:杜甫-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
  • 《长门怨二首》-作者:李白-天回北斗挂西楼,金屋无人萤火流。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桂殿长愁不...
  •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作者:李白-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日落长沙秋色...
  • 《上阳白发人》-作者:白居易-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玄宗末岁初选入,入...
  • 《宴桃源》-作者:白居易-前度小花静院,不比寻常时见。见了又还休,愁却等闲分散。肠断,肠断,取钗横鬓乱...
  • 《沛国东风吹大泽,蒲青柳碧春一色。》-作者:李商隐-沛国东风吹大泽,蒲青柳碧春一色。我来不见隆准人,沥酒...
  • 《子夜歌》-作者:李煜-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高楼谁与上,长秋晴望...
  • 《桃源行》-作者:王维-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忽值人。山口潜行始隈隩...
  • 《连昌宫词》-作者:元稹-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宫边老翁为余...
  • 《好事近》-作者:李清照-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海棠开後,正是伤春时节。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
  • 《如梦令》-作者:李清照-常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 《永遇乐》-作者:李清照-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
  • 《八声甘州》-作者:苏轼-寄参寥子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
  • 《蝶恋花》-作者:苏轼-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
  • 《和子由渑池怀旧》-作者: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
  • 《浣溪沙》-作者:苏轼-万顷风涛不苏,雪晴江上麦千车。但令人饱我愁无。翠袖倚风萦柳絮,绛唇得酒烂樱珠...
  • 《夜行船》-作者:马致远-秋思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想秦宫...
  • 《己亥杂诗》-作者:龚自珍-一百八下西溪钟,一十三度溪花红。是恩是怨无性相,冥祥里魂朦胧。
  • 《贺新郎》-作者:毛泽东-读史(1964春)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
  • 《七律》-作者:毛泽东-吊罗荣桓同志(1963.12)得当年草上飞,红军队里每相违。长征不是难堪日,战...
  • 《江城子》-作者:苏轼-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
  • 《青玉案》-作者:苏轼-和贺方回韵,送伯固还吴中三年枕上吴中路,谴黄犬,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鸳...
  • 《水调歌头》-作者:苏轼-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平山...
  • 《永遇乐》-作者:苏轼-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
  • 《赠刘景文》-作者: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正是橙黄橘绿时。
相关搜索信息 - 3条查看更多
  • 赵汝 0 0篇名句
    近屋新篁已作业,山光稍远眼蒙蒙。何如乞取仙源水,尘垢俱消洗涤中。
关于的作者信息 - 50篇
  • 陆游-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
  • 柳宗元-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
  • 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
  • 陶渊明-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
  • 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 孙思邈-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
  • 纪昀-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
  • 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
  • 杨慎-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
  • 汤显祖-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
  • 晏几道-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
  • 司马迁-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
  • 赵翼-赵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耘崧,号...
  • 吴承恩-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
  • 陆龟蒙-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字鲁望,别号天随子、江湖散人、...
  • 王实甫-王实甫,字德信,元朝杂剧作家,定兴(今定兴县)人。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
  • 沈约-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
  • 王士祯-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
  • 吴敬梓-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一字文木,号粒民,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
  • 白朴-白朴(1226—约130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
  • 房玄龄-房玄龄(579年-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以字行于世,唐初齐州人,...
  • 葛洪-葛洪(公元284~364年),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东晋著名医药学家.汉族,晋丹阳...
  • 郦道元-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
  • 何绍基-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
  • 陈寿-陈寿(233-297),字承祚,西晋史学家,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小时候好...
  • 崔莺莺-崔莺莺,小说、戏剧中的人物,生于河北博陵,最早出现于唐代元稹的小说《莺莺传》,...
  • 左丘明-左丘明 (前556年-前451年),姓丘,名明。汉族,春秋末期鲁国都君庄(今山...
  • 干宝-干宝,生卒年不详,东晋新蔡(今河南省新蔡县)人,字令升。著述颇丰,主要有《周易注...
  • 贯休-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
  • 张载-西晋文学家。字孟阳。安平(今河北安平)人。生卒年不详。性格闲雅,博学多闻。曾任佐...
  • 陈继儒-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
  • 李群玉-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
  • 张溥-张溥(1602~1641),明代文学家。初字乾度,后字天如,号西铭。直隶太仓(今...
  • 僧贯休-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
  • 何逊-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
  • 沈复-沈复 (1763年—1825),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
  • 吕岩-吕岩,也叫做吕洞宾。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名□(一作□),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世...
  • 王闿运-王闿(kǎi)运(1833—1916)晚清经学家、文学家。字壬秋,又字壬父,号...
  • 张仲景-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汉族...
  • 乔吉-乔吉(1280?~1345) 元代杂剧家、散曲作家。一称乔吉甫,字梦符,号笙鹤翁...
  • 王炎-王炎(1137——1218)字晦叔,一字晦仲,号双溪,婺源(今属江西)人。一生著...
  • 李冶-李冶(?---公元784年),字季兰(《太平广》中作“秀兰”),乌程(今浙江吴...
  • 杜光庭-杜光庭(850—933),字圣宾,号东瀛子,缙云人。唐懿宗时,考进士未中,后到...
  • 李慈铭-李慈铭(1830~1894)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
  • 谭献-谭献(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
  • 许敬宗-许敬宗(公元592年—公元672年),字延族,杭州新城人,唐朝宰相,隋朝礼部侍...
  • 袁宏-袁宏(约328~约376)东晋文学家、史学家。字彦伯,小字虎,时称袁虎。陈郡阳夏...
  • 胡曾-胡曾,唐代诗人。邵阳(今属湖南)人。生卒年、字号不详(约840—?),十分爱好游...
  • 李频-李频(818—876),字德新,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
  • 魏收-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州)人,南北朝时...
含有的句子 - 596条
含有的成语 - 17个
含有的成语解释 - 267篇
  • “安不忘危”-在安全的时候不忘危难。意思是时刻谨慎小心,提高警惕。
  • “秉笔直书”-写史书根据事实录,不隐讳。
  • “博闻强-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忆力强。
  • “博闻强识”-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忆力强。
  • “不见经传”-经传:指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经传上没有载。后常指人没有名声或论述没有根...
  • “不可磨灭”-磨灭:消失。永远消失不了。指事迹言论等将始终保留在人们的忆中。
  • “不念旧恶”-念:在心上。不计较过去的怨仇。
  • “不忘故旧”-故旧:旧交、旧友。不忘老朋友。
  • “大书特书”-书:写。大写特写。指对意义重大的事情特别郑重地加以载。
  • “倒背如流”-背:背诵。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得非常...
  • “倒打一耙”-《西游》故事:猪八戒以钉耙为武器,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绝技战胜对手。自己做错...
  • “董狐直笔”-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
  • “断烂朝报”-断烂:形容陈腐杂乱;朝报:古代传抄皇帝诏令和官员奏章之类的文件。指陈旧、残缺...
  • “耳听心受”-用耳朵听,并在心里。
  • “耳闻则诵”-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忆力强。
  • “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 “功标青史”-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事,因称史书为青史。功劳在史书上。指建立了巨...
  • “过目不忘”-看过就不忘。形容忆力非常强。
  • “过目成诵”-成诵:能背诵。看过一遍就能背下来。形容忆力强。
  • “海屋添筹”-海屋:寓言中堆存录沧桑变化筹码的房间;筹:筹码。旧时用于祝人长寿。
  • “怀恨在心”-把怨恨藏在心里。形容对人下仇恨,以伺机报复。
  • “火眼金睛”-原指《西游》中孙悟空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眼睛。后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锐利,能够识别...
  • 问之学”-只是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不成体系。
  • “夹袋人物”-旧指当权者的亲信或存备用的人。
  • “结绳而治”-原指上古没有文字,用结绳事的方法治理天下。后也指社会清平,不用法律治国的空...
  • “紧箍咒”-小说《西游》中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能使孙悟空头上的金箍紧缩,头痛欲裂。...
  • “镌心铭骨”-镌:雕刻。意同“刻骨铭心”。形容永不忘。
  • “刻骨仇恨”-永心头的深仇大恨。
  • “刻骨镂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忆深刻,永远不忘。
  • “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忆深刻,永远不忘。
  • “乐而忘返”-非常快乐,竟忘回家。形容沉迷于某种场合,舍不得离开。
  • “乐以忘忧”-由于快乐而忘了忧愁。
  • “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了回去。
  • “镂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忆深刻,永远不忘。
  • “略高一筹”-筹:筹码,数用具。略微超过一个码。形容双方比较,稍强一些。
  • “名标青史”-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
  • “名垂青史”-青史:古代在竹简上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
  • “铭肌镂骨”-形容感受极深,永不忘。
  • “铭不忘”-比喻牢在心,永远不忘。
  • “铭心镂骨”-形容感受极深,永不忘。
  • “铭诸肺腑”-比喻永不忘。
  • “念念不忘”-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于心,时刻不忘。
  • “旁行斜上”-原指《史》中的《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等。后泛指用表格行式排列的系表...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师:借鉴。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 “拳拳服膺”-拳拳:紧握不舍,引伸为恳切;服膺:铭心中。形容恳切地牢不忘。
  • “若存若亡”-有时在心里,有时则忘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 “三月不知肉味”-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了其它事情。也...
  •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着进朝廷的事。
  • “诗礼之家”-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
  • “史不绝书”-书:指载。史书上不断有载。过去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
  • “树碑立传”-树:立。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使他的名声世代流传下去。现比...
  • “水落归槽”-四溢的洪水流入了河槽。比喻一心惦着的事有了着落。
  • “忘恩负义”-恩:恩惠;负:违背;义:情谊,恩谊。忘别人对自己的好处,反而做出对不起别人...
  • “勿怠勿忘”-勿:不要;怠:懈怠;忘:忘。告诫不要懈怠,不要忘
  • “徙宅忘妻”-徙:迁移;宅:住所。搬家忘把妻子带走。比喻粗心到了荒唐的地步。
  • “夏五郭公”-《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事。比喻文字脱漏。
  • “言犹在耳”-犹:还。说的话还在耳边。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得。
  • “一字褒贬”-褒:赞扬,夸奖;贬:给予不好的评价。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泛指事论人,用字措...
  • “以德报怨”-德:恩惠。怨:仇恨。不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 “永矢弗谖”-决心永远牢着。
  • “有口皆碑”-碑:指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功碑。比喻人人称赞。
  • “有闻必录”-闻:听到的;录:录。听到什么,不管对不对,全都录下来。
  • “属辞比事”-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载历史。后泛称作文纪事。
  • “汲引忘疲”-汲引:从井里提水,比喻引荐和提拔人才。引荐和提拔人才而忘了疲劳。
  • “笔削褒贬”-笔:载。削:删改。古时在竹简或木简上写字,写错要修改时就用刀削。原指孔子作...
  • “胸有邱壑”-①指见多识广,心中得许多山水胜状。②指胸怀远大,颇有见地。
  • “胸有邱壑”-①指见多识广,心中得许多山水胜状。②指胸怀远大,颇有见地。
  • “胸有邱壑”-①指见多识广,心中得许多山水胜状。②指胸怀远大,颇有见地。
  • “鹬蚌相持”-《战国策·燕策二》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
  • “聪明能干”-天资高忆和理解力强而又有能力会做事
  • “野史稗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稗官: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供皇帝看的...
  • “废食忘寝”-废:停止;寝:睡觉。顾不得睡觉,忘了吃饭。形容专心致志
  • “诗书礼乐”-古代儒家六经即《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乐经》
  • “没身不忘”-没身:终身。一辈子不能忘
  • “忧国忘私”-忧:忧虑。忧虑国事,忘了私事
  • “逐末忘本”-追求细枝末节,忘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
  • “周规折矩”-本谓行礼时步趋合乎规矩。后引申为拘泥于成法、准则。语出《礼·玉藻》:“周还...
  • “运筹决胜”-谓拟订作战策略以获取战斗胜利。语本《史·高祖本纪》:“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
  • “鱼帛狐篝”-典出《史·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
  • “遗闻逸事”-指前代或前人遗留下来而少为人知的传闻,多指不见于正式载的。
  • “驿使梅花”-《太平御览》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荆州》:“陆凯与范晔相善,自江南寄梅花...
  • “学书学剑”-学文练武。语出《史·项羽本纪》:“学书不成,去,学剑。”
  • “行远升高”-《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中庸》:“君子之道...
  • “仙山楼阁”-《史·封禅书》:“自威(齐威王)、宣(齐宣王)、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
  • “忘情负义”-忘别人对自己的情义,做出对不起他的事。
  • “松枝挂剑”-《史·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
  • “食马留肝”-《史 封禅书》:“文成(少翁)食马肝死耳。”司马贞索隐:“案:《论衡》云:...
  • “神州赤县”-战国时齐人邹衍称华夏之地为“赤县神州”。见《史 孟子荀卿列传》。唐刘禹锡《...
  • “三茶六礼”-犹言明媒正娶。我国旧时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六礼,即...
  • “人面狗心”-①《晋书·苻朗载》:“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
  • “强识博闻”-同“强博闻”。
  • “强博闻”-谓忆力强,见闻广博。
  • “弃智遗身”-谓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自身的存在。
  • “破觚斫雕”-语出《史·酷吏列传》:“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后以比喻删繁杂而从...
  • “屏声敛息”-形容静悄悄不出声息。《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汉...
  • “烹狗藏弓”-语出《史·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文种)书曰:‘蜚鸟尽,...
  • “说东忘西”-说了这样忘了那样。形容忆力差
  • “死硬背”-指不用理解力去使用忆力而一味死板地背诵书本
  • “遗闻轶事”-散失;遗传的事迹。多指未经史书载的事迹。
  • “轶事遗闻”-世人不大知道的事迹和传说。多指不见于正式载的。
  • “文君司马”-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在宴席上以琴音挑动临邛富商卓王孙寡居的女儿卓文君;文君夜...
  • “文经武纬”-①谓文事武功都很出色。②菊花的一种。见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九花山子》。
  • “流连忘反”-留恋不舍,忘返回
  • “饮冰食蘖”-“蘖”念bò。谓生活清苦,为人清白。语本唐白居易《三年为刺史》诗之二:“三年...
  • “遗簪绝缨”-《史·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
  • “遗簪堕珥”-①《史·滑稽列传》:“若乃州闾之会,男女杂坐,行酒稽留,六博投壶,相引为曹...
  • “夜行被绣”-谓身穿锦绣衣服在黑夜行走。比喻显贵不为人所知。语本《史·项羽本纪》“富贵不...
  • “咸五登三”-《史·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
  • “五石六鹢”-语出《公羊传·僖公十六年》:“霣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曷为先言霣而...
  • “握发吐哺”-《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其无以鲁国骄士。吾...
  • “为裘为箕”-语出《礼·学》:“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孔颖达疏:“言善...
  • “忘象得意”-忘物象,得到真谛。
  • “吞炭漆身”-战国时,豫让受知于智伯。后,韩、赵、魏三家合力攻杀智伯。豫让为报知遇之恩,矢...
  • “吐哺辍洗”-据《韩诗外传》卷三载,周公殷勤待客,甚至于“一饭三吐哺”,唯恐失天下之士。又...
  • “黍油麦秀”-《尚书大传》卷二:“微子朝周,过殷故墟,见麦秀之蕲蕲兮……曰:此父母之国。乃...
  • “三毛七孔”-《史 扁鹊仓公列传》唐张守节正义:“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
  • “散马休牛”-《书 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
  • “犬牙盘石”-《史·孝文本纪》:“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强...
  • “潜神默-潜神:潜下心来,用神专注。形容用心专注,默默诵。
  • “洽闻强-见闻广博,忆力强。
  • “弃道任术”-《史·商君列传》:“鞅曰:‘吾说君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
  • “悬门抉目”-春秋时,吴国大夫伍员劝吴王夫差拒绝越国求和,夫差听信谗言,不从忠告,反赐之剑...
  • “截镫留鞭”-唐冯贽《云仙杂·截镫留鞭》:“姚崇牧荆州,受代日,阖境民泣,抚马首截镫留鞭...
  • “极天蟠地”-谓充塞天地之间。语本《礼·乐》:“及夫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
  • “衡石量书”-《史·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
  • “汗青头白”-谓书成人老。语出唐刘知几《史通·忤时》:“每欲一事载一言,皆阁笔相视,含毫...
  • “负恩背义”-忘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 “废寝忘餐”-忘了睡觉,顾不得吃饭。形容对某事专心致志或忘我地工作、学习。
  • “斗酒双柑”-唐冯贽《云仙杂·俗耳针砭诗肠鼓吹》引《高隐外书》:“戴颙春携双柑斗酒,人问...
  • “辞金蹈海”-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
  • “尺竹伍符”-本指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亦借指军队。
  • “尺籍伍符”-指载军令、军功的簿籍和军士中各伍互相作保的守则。
  • “背碑覆局”-看过的碑文能背诵,棋局乱后能复旧。指忆力强。
  • “镌骨铭心”-镌:雕刻;铭:刻写。指牢牢在心上
  • “博闻强志”-博:广博;闻:传闻;志:住,忆。指见闻广博,忆力强
  • “囊里盛锥”-《史·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
  • “没石饮羽”-汉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箭入石,箭翎也隐没不见。事见《史·李将...
  • “镂骨铭肌”-比喻牢不忘。多用为感激之词。
  • “龙驭上宾”-亦作“龙御上宾”。《史·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
  • “龙化虎变”-《易·革》:“大人虎变,其文炳也。”《史·老子韩非列传》“(孔子)谓弟子曰...
  • “径行直遂”-随心愿行事而顺利达到目的。语本《礼·檀弓下》:“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
  • “鲸吞虎噬”-像鲸鱼和老虎一样吞食。多比喻吞并土地财物。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前代乱离...
  • 功忘失”-谓其功绩而略其小过。
  • 功忘过”-见“功忘失”。
  • “狐鸣鱼书”-《史·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
  • “后海先河”-语本《礼·学》:“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比喻做事要先本后末。
  • “负义忘恩”-忘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 “妇人醇酒”-谓沉湎于酒色。语本《史·魏公子列传》:“秦数使反闲……公子(无忌)自知再以...
  • “风烛草露”-风中之烛易灭,草上之露易干。比喻人已衰老,临近死亡。明·杨慎《洞天玄》四折...
  • “超俗绝世”-谓超出世俗,无人可比。汉·赵壹《非草书》:“夫杜崔张之,皆有超俗绝世之才,博...
  • “超然绝俗”-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谓远过于寻常之辈。汉·班固《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方之...
  • “彰往察来”-彰:明显、显著。指载往事不使埋没,好据以考察未来
  • “摭华损实”-摭:摘取;华:同“花”。摘取花朵,损失果实。比喻只重表面,忘实质
  • “遗文轶事”-遗文:前人流传下来的诗文;轶事:逸事。流传在外而未经史书载的事迹
  • “知安忘危”-只知道过太平日子而忘了危险的时候
  • “卓荦强识”-卓荦:超绝,特出;识:通“志”,住。指聪明颖慧,忆力很强
  • “忘餐失寝”-废:停止;寝:睡觉。顾不得睡觉,忘了吃饭。形容专心致志
  • “夙夜梦寐”-夙夜:早晚。不论早晚或睡眠之中也不敢忘
  • “邪书僻传”-邪:淫邪不正;僻:不正。淫邪不正的书籍和传
  • “朱衣象笏”-朱衣:指主考官;笏:古代大臣朝见皇帝时拿的手板,用作事。身着红袍,手执牙笏...
  • “月书赤绳”-月下老人的婚姻簿和红绳。月下老人根据婚姻簿上的载,把红绳系在男女两方的脚上...
  • “多闻强-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忆力强。
  • “注玄尚白”-指白纸黑字的文字载。
  • “主敬存诚”-语本《易·干》:“闲邪存其诚。”《礼·少仪》:“宾客主敬,祭祀主敬。”谓恪...
  • “重厚少文”-持重敦厚而少于文饰。《史·高祖本纪》:“已而吕后问:‘阶下百岁后,萧相国即...
  • “贫贱之交不可忘”-贫贱之交:贫困时的知心朋友。指人富贵时不要忘贫贱时的朋友
  •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贫贱之交: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
  • “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为了公事而忘私事,为了国事而忘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
  • “说时迟,那时快”-小说中的常用套语。意指事情发生的速度不是叙速度所能跟得上的。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师:借鉴。不要忘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借...
  •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贫贱之知: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
  • “一部二十四史无从说起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等24部史书。比喻情况复...
  • “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
    -二十四史:清乾隆时刻《史》等24部史书。比喻...
  • “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着进朝廷的事。
  •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为了公事而忘私事,为了国事而忘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
  • “国尔忘家,公尔忘私
    -为了公事而忘私事,为了国事而忘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
  • “身在江湖,心悬魏阙
    -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
  •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
    -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
  • “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为了公事而忘私事,为了国事而忘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
  • “鹬蚌相持”-《战国策·燕策二》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
  • “名书竹帛”-书:书写,载;竹帛:史书。把名字留在史书上。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 “忘战者危”-指忘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危机。同“忘战必危”。
  • “周公吐哺”-《史·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
  • “杨雀衔环”-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载,东汉弘农人杨宝少时救了一只黄雀,后有一黄衣童子送白...
  • “汤去三面”-《史·殷本纪》:“汤出,见野张网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网。’汤曰:...
  • “十手争指”-谓人如有不善,众人则争相指责。语本《礼 大学》:“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
  • “毛遂堕井”-《西京杂》卷六:“赵有两毛遂……野人毛遂坠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平原君曰:...
  • “来者居上”-后来居上。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语出《史·汲郑列传》:“陛...
  • “匡衡凿壁”-《西京杂》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
  • “鹤归华表”-晋陶潜《搜神后》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
  • “灌夫骂坐”-灌夫,西汉人,初以勇武闻名,为人刚直不阿,任侠,好饮酒骂人。与丞相田蚡不和,...
  • “大名难居”-《史·越王勾践世家》:“句践以霸,而范蠡称上将军。还反国,范蠡以为大名之下...
  • “名书锦轴”-书:书写,载;锦轴:史书。把名字留在史书上
  • “书翩翩”-书:书籍,事的书面文字;翩翩:形容举止洒脱,风姿秀美。形容文采优美,文风...
  • “邹衍谈天”-《史·孟子荀卿列传》:“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故齐人颂曰:‘...
  • “哲人其萎”-《礼·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梁木其...
  • “胁不沾席”-形容佛教徒勤苦修行。语本波栗湿缚尊者(胁尊者)勤修苦行,终不以胁至席的故事。...
  • “书通二酉”-比喻读书甚多,学识丰富精湛。二酉,指大酉山、小酉山。据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
  • “冯驩弹铗”-据《战国策·齐策四》载,齐人冯谖(《史·孟尝君列传》引作“冯驩”)为孟尝君...
  • “挂席为门”-汉初丞相陈平,好读书,在未发迹时,家里很穷,挂着破席子当门。见《史·陈丞相...
  • “半面不忘”-半面:见过面。见过面就不遗忘。形容忆力极强
  • “盛不忘衰”-盛:兴隆,盛大。兴盛时不忘衰败时。形容安不忘危,能深谋远虑
  • “没齿难泯”-没齿:终身。终身不能忘
  • “一毫千里”-语本《礼·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豪(毫)牦,缪以千里’。”《大...
  • “忘战必危”-战:战备。危:危险,危机。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了战备就一定会产生...
  • “唾地成文”-形容文思敏捷。唐冯贽《云仙杂》有“唾地成文”一目,赞李贺云:“有人谒李贺,...
  • “汗血盐车”-骏马拉运盐的车子。“汗血”,骏马。语出《史·大宛列传》;“盐车”,语出《战...
  • “相忘江湖”-指鱼在江湖里彼此相忘。形容彼此间无急切的需要而相互忘,各不关心
  • “傫如丧狗”-形容人失意而精神颓丧。语本《史 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
  • “亡秦三户”-《史·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
  • “邯郸重步”-唐沉既济《枕中》载,卢生在邯郸客店中遇道士吕翁,目昏思睡,吕翁授以青瓷枕,...
  • “享帚自珍”-语出《东观汉·光武帝纪》:“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比喻物虽微劣,而自视为宝...
  • “敬授人时”-亦作“敬授民时”。《书·尧典》:“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 “儗非其伦”-谓拿不能相比的人或事物来比方。语本《礼 曲礼下》:“拟人必于其伦。”
  • “一献三酬”-《周礼·考工·梓人》:“梓人为饮器,勺一升,爵一升,觚三升,献以爵而酬以觚...
  • “如椽之笔”-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比喻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
  • “有脚书厨”-戏称闻精确、知识渊博的人。
  • “永志不忘”-永远住,不遗忘。
  • “扬扬自得”-十分得意的样子。语本《史·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
  • “千古罪人”-形容犯的罪永远被人
  • “没齿难忘”-终身不能忘
  • “班班可考”-班班:明显的样子;考:考查。指文字录十分明显,可以考查
  • “念念不舍”-念念:一遍遍地思念。时刻思念,永不忘
  • “治不忘乱”-国家大治的时候不要忘可能发生动乱
  • “乐而忘归”-乐:喜悦。非常快乐,竟忘返回。形容非常留恋
  • “乐而忘忧”-高兴得忘了忧愁
  • “切切于心”-切切:情意恳切的样子。牢牢地在心里。形容殷切思念
  • “月下老”-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载:唐朝韦固路过宋城,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检婚姻...
  • “中心藏之”-中心:内心,心中。深深地在心里
  • “忘年之好”-忘年龄的交友。即不拘年岁行辈产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 “切切在心”-切切:形容情意恳切真挚。牢牢地在心里。形容殷切的思念。
  • “无私之光”-语本《礼·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后以“无私之光”...
  • “亡国大夫”-《礼·射义》:“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孔颖达疏:...
  • “使酒骂座”-亦作“使酒骂坐”。汉灌夫为人刚直不阿,好使酒。一日,与魏其侯窦婴共赴丞相田蚡...
  • “青史标名”-青史:史书。标:下。在史书上下姓名。比喻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名声。亦作“青史...
  • “触目成诵”-成诵:能背诵。看上一眼就能背下来。形容忆力强。
  • “不可胜-不能逐一述。极言其多。
  • “不刊之典”-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载、钦定典制。
  • “不刊之书”-指不能更改或磨灭的有关帝王的载、钦定典制。
  • “微不足录”-微:小;录:录。渺小得不值得上一笔
  • “依希犹-依希:模糊。模模糊糊还
  • “枝叶旁牒”-牒:载宗族的谱牌。比喻旁系亲属
  • “治谱家传”-谱:表册;治谱:指载治理地方方略的书册。指父子兄弟居官都有治绩
  • “不可胜书”-胜:尽;书:书写,载。不是用文字能写完的。形容要写的事情很多
  • “西台痛哭”-宋末文天祥抗元失败被害。八年后,谢翱与友人登西台痛哭致祭,并作《登西台恸哭...
  • “作法自弊”-谓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语出《史·商君列传》:“(秦惠王)发吏捕商君。商...
  • “朱弦三叹”-《礼·乐》:“《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后因以...
  • “指麾可定”-谓一经调度安排,不须多久,局势即可平定。语本《史·陈丞相世家》:“诚各去其...
  • “燕市悲歌”-《史·刺客列传》:“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
  • “如椽大笔”-像椽子一般粗大的笔。比喻录大事的手笔;也比喻笔力雄健的文词。
  • “牛口之下”-《史·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
  • “栎阳雨金”-《史·秦本纪》:“扞献公呴十八年,雨金栎阳。”张守节正义:“言雨金于秦国都...
  • “罗缕纪存”-罗缕:详细;纪存:纪录保存。指详细录并保存
  • “悬鼓待椎”-《渊鉴类函·乐·鼓二》引明陈耀文《天中》:“宋范仲淹一日携子纯仁访民家。民...
  • “东门黄犬”-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诬陷,论腰斩咸阳市。临刑谓其中子曰:“吾欲与...
  • “不可胜纪”-不能逐一述。极言其多。
  • “不忘母训”-指不忘母亲的教诲
  • “不念旧情”-指人原则性强,不挂过去的情义
  • “如持左券”-《史·田敬仲完世家》:“秦韩之王劫于韩冯、张仪而东兵以徇服魏,公常执左券以...
  • “不胜桮杓”-桮杓bēisháo:桮,古同“杯”,酒具,借指饮酒。谓酒量有限,不能再饮。《...
  • “讳树数马”-《史·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
  • “不忘久要”-久要:旧约,旧交。不忘旧友情
  • “得意忘筌”-捕得鱼后;忘了捕鱼的竹器。比喻达到目的之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
  • “探骊获珠”-骊:黑龙。《庄子·列御寇》载:有个靠编织蒿草帘为生的人潜入深水,得一颗价值...
  • “策勋饮至”-策勋:把功勋载在简策上;饮至:指诸侯朝、会、盟、伐后回宗庙饮酒庆功。庆功祝...
  • “鼎成龙去”-《史·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
  • “铭感不忘”-铭:在器物上刻字,比喻在心里。深刻地在心里,感激不忘。
相关搜索信息 - 149条查看更多
  • 南朝梁武帝时期(502 —549 年),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奉皇命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1000个字,编纂成文,是为《千字文》。文中1000字本来不得有所重复,但周兴嗣在编纂文章时,却重复了一个“洁”字(洁、絜为同义异体字)。因此,《千字文》实际只运用了999字。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 《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 《中庸》原是《小戴礼》中的一篇。作者为孔子后裔子思,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是被宋代学人提到突出地位上来的,宋一代探索中庸之道的文章不下百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质上...
  • 《大学》原为《礼》第四十二篇,约为秦汉之际儒家作品。一说曾子作。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宋代程颢、程颐兄弟从《礼》中把它抽出,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至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朱熹撰《四书集注》,将它和《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 《史》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
  •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最有代表性的神话寓言故事有,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鲧禹治水等。具体成书年代及作者不详。
  • 《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据传是由鬼谷先生后学者根据先生言论整理而成。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
  •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

Copyright ©2014-2015 http://www.88102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