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殷尧藩的《奉送刘使君王屋山隐居》,首先看诗题,“奉送”说明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对象是“刘使君”——一位曾担任地方长官的友人,友人要去的地方是“王屋山”,一个有名的隐居胜地,所以这首诗的核心是“送别友人归隐”,我们可以围绕这个核心,一步步理解诗的内容与情感。
先看首联,“散发风檐下,沈沈日渐曛”。“散发”不是我们现在说的“脱发”,而是解开头发,古人平时会束发,解开头发就意味着放松、不拘谨,这是隐居生活自在状态的体现。“风檐下”告诉我们地点在屋檐下,还有风吹过,很凉快、很清幽。“沈沈日渐曛”呢?“沈沈”是天色深沉的样子,“曛”是黄昏,所以这一句是说夕阳慢慢落下,天色越来越暗。首联通过描绘友人隐居后的日常场景,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宁静、闲适的氛围里,让我们感受到隐居生活的惬意。
接着是颔联,“鹰拳擒野雀,蛛网猎飞蚊”。这里写了两种小动物的动作:老鹰收紧爪子抓麻雀,蜘蛛用网捉蚊子。大家想想,老鹰捕猎是很快的,蜘蛛结网捕猎是很专注的,这都是动态的画面,但奇怪的是,这些动态的场景没有让我们觉得热闹,反而更觉得周围很安静——因为只有在安静的环境里,我们才能清楚看到这些细节。这种用动态景物衬托安静环境的手法,叫“以动衬静”,是古诗里很常见的技巧,这里用得特别巧妙,既写出了王屋山的生机,又突出了隐居环境的清幽。
然后是颈联,“群动能归计,吾生亦谩勤”。“群动”指的是世间所有有生命的东西,比如刚才的鹰、蜘蛛、麻雀、蚊子,它们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都有“归计”——也就是回归自己的生活节奏、找到自己的“归宿”。诗人看到这些,就想到了自己:“吾生亦谩勤”,“吾生”是我的一生,“谩勤”是白白辛苦。这一句是诗人的感慨:连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归处”,我这一生忙忙碌碌,到底在忙什么呢?是不是很多辛苦都是没用的?这里能感受到诗人对自己过去奔波生活的反思,还有对友人能找到“归计”(隐居)的羡慕。
最后是尾联,“尘缘难著眼,晚兴寄青云”。“尘缘”就是尘世里的俗事,比如赚钱、当官、处理人际关系这些。“难著眼”就是不想去看、不想去管,说明诗人对这些俗事已经没兴趣了。“晚兴”是晚年的兴致,“寄青云”就是把自己的心情、追求寄托在青云上。青云很高、很干净,象征着高远、超脱的境界。所以尾联是说,诗人晚年不想再管尘世的事,只想像青云一样自在、高远,这既是对友人隐居的认同,也是诗人自己的精神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从写景到抒情,一步一步把“送别归隐”的主题写深写透。首联写隐居的闲适场景,颔联用“以动衬静”写环境的清幽,颈联由景生情感慨自己的人生,尾联升华情感表达对超脱生活的追求。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诗里的知识点,比如“使君”的意思、王屋山的文化意义,还有“青云”这个意象的含义,这些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诗的背景和情感。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中唐文人的归隐心态,也能学会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去观察和描写生活,这就是学习古诗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