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中元日观诸道士步虚
中元日观诸道士步虚
殷尧藩 〔唐朝〕
玄都开秘箓,白石礼先生。
上界秋光净,中元夜气清。
星辰朝帝处,鸾鹤步虚声。
玉洞花长发,珠宫月最明。
扫坛天地肃,投简鬼神惊。
倘赐刀圭药,还留不死名。
写花
写鬼
古诗译文
玄都观打开秘藏的符箓,在白石前礼拜道士先生。天界的秋光洁净,中元节的夜气清新。星辰朝向天帝的处所,鸾鹤和着步虚声飞行。玉洞中的花长久开放,珠宫里的月亮最为明亮。清扫祭坛天地肃穆,投下简札鬼神惊动。如果赐予刀圭仙药,还将留下不死的名声。
展开
知识点
中元节:道教三元节之一,又称鬼节,源于道教地官赦罪之说。步虚:道教斋醮仪式中的一种,道士诵经模仿虚空步态,声音缥缈。刀圭药:道教中仙药的代称,刀圭是古代量药工具,象征微量却效验的丹药。殷尧藩:唐朝诗人,诗风清丽,多涉山水田园和宗教题材。道教在唐代:由于皇室推崇,道教成为国教,影响了文学艺术发展。
展开
古诗注解
玄都
: 道教仙境或道观名,指神仙居住之地。
秘箓
: 秘藏的符箓,道教用于法术的文书。
白石
: 可能指白石先生(道教仙人)或白石坛,象征道教圣地。
先生
: 指道士或仙人,尊称修行者。
上界
: 天界,神仙所在的高层世界。
中元
: 中元节,道教节日,地官赦罪日,在农历七月十五。
步虚声
: 道士诵经时发出的声音,似步虚空,常用于斋醮仪式。
玉洞
: 仙洞,道教中的神圣洞穴,常与长生相关。
珠宫
: 珠宝装饰的宫殿,指仙宫或道观中的华丽建筑。
扫坛
: 清扫祭坛,表示仪式前的准备,体现庄严。
投简
: 投下简札,道教仪式行为,用于沟通鬼神。
刀圭药
: 仙药,刀圭是量取药物的工具,象征长生不老药。
不死名
: 长生不老的名声,表达求仙愿望。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整体围绕中元节的道教仪式展开,首句“玄都开秘箓”点明道教圣地打开符箓,开始仪式;“白石礼先生”表现对道士的尊敬。中间两联描绘天界和中元夜的清净,以及星辰、鸾鹤相伴的步虚声,突出仪式的神圣。后两联写玉洞花开、珠宫月明,象征仙境美好,扫坛投简则显示仪式的庄严和影响力。末句表达对仙药的渴望,追求不死之名。讲解时需注意,诗歌融合了现实观察和宗教想象,反映了唐代文人对道教的接受和艺术化表达,语言精炼,意象丰富,具有文化历史价值。
展开
古诗赏析
诗歌以中元节为背景,通过描绘道教仪式的庄严和仙境的美丽,展现了神秘而空灵的意境。语言清新脱俗,运用意象如“星辰”、“鸾鹤”、“玉洞”、“珠宫”等,营造出天界净洁、夜气清幽的氛围。结构上,前几句写仪式准备和环境,中间写仙境景象,后几句写仪式效果和愿望,层层递进。全诗体现了唐诗的浪漫主义色彩,表达了作者对道教长生思想的追求,艺术上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作者殷尧藩生活在中唐时期,道教在唐代极为盛行,中元节是道教的重要节日。诗歌描述了中元日观看道士进行步虚仪式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文化的崇尚和文人参与宗教活动的风气。殷尧藩可能亲身经历或观察了此类仪式,借此表达对长生不老的向往和道教仙境的想象。
展开
作者信息
殷尧藩(780—855),浙江嘉兴人。唐朝诗人。唐元和九年(814)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古诗数量:
79
名句数量:
290
作者其他古诗
1
同州端午
1万阅读
2
端午日
1万阅读
3
端午日
1万阅读
4
同州端午
1万阅读
5
旅行
1万阅读
6
久雨
1万阅读
7
郊行逢社日
1万阅读
8
汉宫词三首
1万阅读
9
暮春述怀
1万阅读
10
寄许浑秀才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