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宫人入道
宫人入道
殷尧藩 〔唐朝〕
卸却宫妆锦绣衣,黄冠素服制相宜。
锡名近奉君王旨,佩箓新参老氏师。
白昼无情趋玉陛,清宵有梦步瑶池。
绿鬟女伴含愁别,释尽当年妒宠私。
古诗译文
脱下宫中华丽的锦绣衣裳,换上道人所穿的素色黄冠服饰,显得格外相称。近来奉了君王的旨意赐予道号,又刚刚拜入道教高师门下,佩戴上道箓成为正式弟子。白天再也不能无情地奔向那金碧辉煌的宫殿台阶,只有在清冷的夜晚,梦中才依稀漫步于仙境瑶池。青丝如黛的宫女同伴们含着忧愁与她告别,从此她也彻底放下了过去争宠嫉妒的私心。
展开
知识点
唐代道教盛行,皇室尊老子为祖先,道教被奉为国教。宫人入道是唐代特有的制度现象,多为年老宫女或失宠妃嫔的安置方式。黄冠素服是道教徒的典型装束。佩箓是道教授受仪式的重要环节,象征获得法职。瑶池出自《穆天子传》,为道教仙境之一。诗歌采用七言律诗形式,对仗工整,意境深远。
展开
古诗注解
宫妆锦绣衣
:指宫女所穿的华丽服饰。
黄冠素服
:道教徒所戴的黄色冠帽和所穿的素色道袍,象征清修生活。
制相宜
:指道装很适合她,也暗含心境契合之意。
锡名
:赐予法名。“锡”通“赐”。
君王旨
:皇帝的诏令,说明出家为道是奉旨行为。
佩箓
:道教中接受符箓,表示正式入道,获得法力与身份。
老氏师
:指道教始祖老子(老聃)的门徒,即道教师父。
玉陛
:宫殿前的台阶,代指宫廷生活。
瑶池
:传说中西王母居住的仙境,象征道教理想境界。
绿鬟
:乌黑的发髻,代指年轻的宫女同伴。
妒宠私
:指宫中为争宠而产生的嫉妒与私心。
展开
讲解
《宫人入道》一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宫女从宫廷走向道观的人生转变。诗中“卸却”与“黄冠”形成强烈对比,象征身份与生活的彻底更易。“奉君王旨”点明此举非个人选择,而是皇命安排,反映宫人命运的被动性。“佩箓新参”则强调其正式进入宗教体系,获得新的身份认同。“白昼无情”与“清宵有梦”两句,深刻揭示了主人公白天面对现实的冷静与夜晚梦中对理想的追寻,情感层次丰富。结尾“含愁别”与“释尽私”对照,既写他人之不舍,更突出主人公内心的解脱。全诗不仅是对个体命运的记录,更是对唐代宗教与宫廷关系的生动写照,具有较高的历史与文学价值。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通过描绘一位宫女脱下华服、改着道装、奉旨入道的过程,展现了她人生的重大转折。前两联写实,叙述其奉旨赐名、正式入道的经过,语言庄重,体现皇家威仪与宗教仪式的结合。后两联转入抒情,以“白昼无情趋玉陛”与“清宵有梦步瑶池”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她对宫廷生活的诀别与对清净道境的向往。尾联写同伴含愁送别,而主人公已释尽昔日争宠之私,凸显其心境的超脱。全诗结构严谨,情感细腻,既有人事变迁的哀婉,也有精神升华的宁静,体现了唐代士人对人生归宿的哲思。
展开
创作背景
唐代崇奉道教,皇室常将年老或失宠的宫人遣送出宫,令其入道观修行,以示仁德,同时也可节省宫廷开支。这种“宫人入道”现象在当时较为普遍。殷尧藩作为中唐诗人,观察到这一社会现象,遂作此诗,既记录了宫人命运的转折,也反映了道教在唐代社会中的特殊地位。此诗可能作于作者游历道观或听闻宫廷旧事后,借宫人入道一事抒发人生感慨。
展开
作者信息
殷尧藩(780—855),浙江嘉兴人。唐朝诗人。唐元和九年(814)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古诗数量:
79
名句数量:
290
作者其他古诗
1
同州端午
1万阅读
2
端午日
1万阅读
3
端午日
1万阅读
4
同州端午
1万阅读
5
旅行
1万阅读
6
久雨
1万阅读
7
郊行逢社日
1万阅读
8
暮春述怀
1万阅读
9
寄许浑秀才
1万阅读
10
汉宫词三首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