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关中伤乱后
关中伤乱后
殷尧藩 〔唐朝〕
去岁干戈险,今年蝗旱忧。
关西归战马,海内卖耕牛。
写马
古诗译文
去年战乱频繁,局势动荡危险;今年又遭遇蝗灾和旱灾,令人忧心忡忡。关中西部战事停息,战马得以归还;天下各地百姓却被迫变卖耕牛以度难关。
展开
知识点
1. 殷尧藩是中唐时期诗人,其诗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接近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 “干戈”为古代兵器的统称,诗中借指战争。 “关西”在唐代多指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是政治军事要地。 耕牛在古代农业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卖耕牛意味着农业生产的崩溃。 本诗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归战马”与“卖耕牛”的对照,强化了诗歌的批判力度和感染力。 中晚唐时期,自然灾害与藩镇战乱交替发生,是导致国力衰退、民生困苦的重要原因。
展开
古诗注解
去岁:
指去年。
干戈险:
指战争带来的危险和动乱。干戈,泛指兵器,代指战争。
蝗旱忧:
蝗灾和旱灾带来的忧虑。
关西:
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通常指关中地区,是唐代的政治中心所在。
归战马:
战马回归,意指战事结束,兵器入库,象征和平的到来。
海内:
即天下,全国范围。
卖耕牛:
耕牛是农耕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被迫出卖耕牛说明百姓生活极度困苦,农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展开
讲解
《关中伤乱后》是一首典型的现实主义讽喻诗。诗人从个人观察出发,将国家命运与百姓疾苦紧密结合。首联以“去岁”与“今年”串联起连续的灾难,展现了一个没有喘息之机的苦难时代。颔联是全诗的精华所在,表面写战事结束(归战马),实则揭露更深层的危机——百姓连生产资料都保不住(卖耕牛)。这种“太平”假象下的真实凋敝,比战争本身更令人痛心。诗人并未直接指责朝廷,但通过客观描绘,其批判之意已跃然纸上。此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研究中晚唐社会史的重要文本,展现了诗歌“诗史”功能的一面。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以简练的语言、鲜明的对比,深刻揭示了战乱与天灾交织下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前两句“去岁干戈险,今年蝗旱忧”,以时间顺序勾勒出接连不断的灾难,凸显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后两句“关西归战马,海内卖耕牛”,形成强烈反差:表面上战事平息,战马归还,似有太平之象;实则全国范围内百姓为生计所迫,不得不变卖赖以生存的耕牛。这种“表面和平”与“实际困苦”的对比,深刻讽刺了统治者的无能与社会的深层危机。全诗语言质朴,感情沉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战乱频仍,中央政权对地方控制力减弱。加之天灾不断,蝗灾、旱灾频繁发生,导致农田荒芜,百姓流离失所。诗人殷尧藩目睹国家由盛转衰,民生凋敝,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展开
作者信息
殷尧藩(780—855),浙江嘉兴人。唐朝诗人。唐元和九年(814)进士,历任永乐县令、福州从事,曾随李翱作过潭州幕府的幕僚,后官至侍御史,有政绩。他和沈亚之、姚合、雍陶、许浑、马戴是诗友,跟白居易、李绅、刘禹锡等也有往来。曾拜访韦应物,两人投契莫逆。他足迹很广,遍历晋、陕、闽、浙、苏、赣、两湖等地。性好山水,曾说:“一日不见山水,便觉胸次尘土堆积,急须以酒浇之。”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古诗数量:
79
名句数量:
290
作者其他古诗
1
同州端午
1万阅读
2
端午日
1万阅读
3
端午日
1万阅读
4
同州端午
1万阅读
5
旅行
1万阅读
6
久雨
1万阅读
7
郊行逢社日
1万阅读
8
汉宫词三首
1万阅读
9
暮春述怀
1万阅读
10
寄许浑秀才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