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书生刘鲁风,烟波万里谒文翁。
无钱乞与韩知客,名纸毛生不肯通。
满腹经纶的书生刘鲁风,不远万里乘舟渡江来拜谒文坛前辈。 却因无钱贿赂韩知客,连名帖都被揉皱也未能递入。
1. 干谒诗:唐代文人拜谒权贵时投赠的诗文 2. 典客:唐代掌管宾客接待的官职 3. 名纸:古代拜谒时用的名帖 4. 文翁典故:汉代文翁兴办官学,后世用作推崇教化的典故
此诗需注意三个艺术特色: ① 双关修辞:"烟波"既指实际旅途,又喻人生坎坷; ② 以小见大:通过名帖被拒的细节,反映整个科举制度的腐败; ③ 对比结构:理想(文翁)与现实(韩知客)的强烈反差,深化批判主题。
全诗采用对比手法:前两句极写书生才学(万卷)与诚意(万里),后两句突转现实困境。末句"毛生"的细节描写尤为传神,既表现典客的刁难,又暗含书生的愤懑。语言平实却力透纸背,堪称唐代讽刺诗佳作。
中晚唐时期,科举腐败现象严重,寒门学子常因无钱行贿被权贵拒之门外。此诗通过书生拜谒被阻的遭遇,揭露了当时官场"钱能通神"的黑暗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