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江上郡,杨柳到时春。
堑起背城雁,帆分向海人。
峤云侵寺吐,汀月隔楼新。
钱塘江畔的杭州城,杨柳依依正值春。 城边鸿雁振翅起,江帆分驶向海人。 山间云雾绕古寺,沙洲新月映楼新。
1. 唐代杭州属江南东道,是重要港口城市 2. "堑"指护城河,此处代指城墙 3. 顾非熊诗风清丽,擅长白描手法 4. 本诗押平水韵"真"部韵
首联点明送别地点与时节,"杨柳春"暗含折柳送别之意。 颔联"背城雁"喻友人离京,"向海人"指赴任东南沿海。 颈联转写静景,云雾中的山寺与月光下的水楼,暗示时空推移。 全诗无一句直言惜别,而离情尽在景物描写中。
全诗以"杨柳春"起兴,中间两联工对: "堑起背城雁"与"帆分向海人"构成空间张力, "峤云侵寺吐"与"汀月隔楼新"营造朦胧意境。 尾联未直接抒情,而通过云寺、月楼的意象组合,含蓄表达对友人前程的祝福。
此诗作于顾非熊送友人姚员外赴任杭州时。姚员外生平不详,从诗中"向海人"推断可能赴任浙东观察使属官。顾非熊晚年隐居茅山,此诗或为其途经杭州所作,通过江景描写寄托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