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韦校书佐灵州幕
送韦校书佐灵州幕
朱庆馀 〔唐朝〕
共知行处乐,犹惜此时分。
职已为书记,官曾校典坟。
寒城初落叶,高戍远生云。
边事何须问,深谋只在君。
写云
古诗译文
我们都知道你将去往快乐之处,但仍珍惜此刻的分别。
你的职位已是书记官,曾经担任校书郎负责典籍。
寒凉的城市初现落叶,高耸的戍楼远处生起云彩。
边塞事务何必多问,深远的谋略只在于你一人。
展开
知识点
朱庆馀是唐朝诗人,以诗才著称,曾受张籍推荐;校书郎是唐朝文官,负责典籍校勘;灵州在今宁夏灵武一带,是唐朝防御突厥和吐蕃的重要边镇;唐朝幕府制度允许文官参与军事事务,这首诗反映了文人赴边的历史现象。
展开
古诗注解
韦校书
: 指韦姓的校书郎,唐朝官职,负责校勘典籍。
灵州幕
: 灵州的军事幕府,灵州位于今宁夏一带,是唐朝边塞重镇。
书记
: 官职名,指幕府中的文书官员,负责记录和起草文件。
典坟
: 指古代典籍,如《三坟》《五典》,这里代指文献校勘工作。
寒城
: 指边塞寒冷之城,暗示灵州的环境艰苦。
高戍
: 高大的戍楼,用于边防瞭望和防御。
边事
: 边塞的军务和事务,常涉及战事和外交。
深谋
: 深远的谋略,指韦校书在边塞的重要职责。
展开
讲解
这首诗共八句,每句五言,符合五言律诗的格式。首联写送别时的矛盾心情,颔联介绍友人的官职背景,颈联通过景物烘托边塞氛围,尾联点明主题,表达对友人的信任和期望。诗中运用了对仗手法,如“寒城”对“高戍”,“初落叶”对“远生云”,增强了节奏感和画面感。整体上,诗作既展现了个人情感,又折射出唐朝边塞文化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前两句“共知行处乐,犹惜此时分”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祝福与惜别之情,情感真挚。中间两句“职已为书记,官曾校典坟”点明友人的官职和经历,凸显其才华。后两句“寒城初落叶,高戍远生云”通过景物描写,渲染边塞的苍凉与辽阔,意境深远。最后“边事何须问,深谋只在君”转而鼓励友人,强调其责任重大,整首诗结构紧凑,语言简练,融合了抒情与议论,体现了唐朝边塞诗的风格。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朝,作者朱庆馀(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宝历年间)为送别友人韦校书而作。韦校书即将前往灵州幕府任职,灵州是唐朝西北边境的战略要地,常有事变。朱庆馀与张籍等诗人交好,擅长写送别诗和边塞题材,此诗反映了唐朝文人对边塞事业的关注和友人间的情谊。
展开
作者信息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古诗数量:
172
名句数量:
644
作者其他古诗
1
近试上张籍水部 / 近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1万阅读
2
近试上张籍水部 / 近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1万阅读
3
送李侍御入蕃
1万阅读
4
上张水部
1万阅读
5
题仙游寺
1万阅读
6
观涛
1万阅读
7
啄木儿
1万阅读
8
南湖
1万阅读
9
过耶溪
1万阅读
10
羽林郎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