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杭州卢录事山亭
杭州卢录事山亭
朱庆馀 〔唐朝〕
山色满公署,到来诗景饶。
解衣临曲榭,隔竹见红蕉。
清漏焚香夕,轻岚视事朝。
静中看锁印,高处见迎潮。
曳履庭芜近,当身树叶飘。
傍城馀菊在,步入一仙瓢。
写景
写山
古诗译文
山色充满了官署,来到此处便觉诗意盎然。
在曲折的水榭边脱去外衣,隔着竹林望见火红的芭蕉。
夜晚焚香听着滴漏声声,清晨轻雾中处理公务。
静谧中看官印上锁,高处可望见潮水迎来。
拖着鞋子走近长满庭院的草,树叶飘落正对着身体。
城边还残留着几株菊花,步入其中仿佛进入仙人所居的葫芦之中。
展开
知识点
1. 朱庆馀:唐代诗人,字可久,以五言律诗见长,诗风清丽工细,与贾岛、姚合同属“苦吟派”。
2. 录事:唐代官职,属各级官府,负责文书、案卷的管理与稽查。
3. 曲榭:曲折的水边楼台,多用于观赏风景。
4. 焚香计时:古代用香燃烧的长度或滴漏的水滴来计算时间,称“清漏”或“更漏”。
5. 唐代官署园林:官员常在办公场所营造园林小景,体现“居官而隐”的文人情趣。
6. 仙瓢:源自道家传说,葫芦常被视为仙人居所或法器,象征超脱尘世。
展开
古诗注解
卢录事
:姓卢的录事官,录事是唐代官职名,掌管文书事务。
公署
:官府办公的地方。
解衣临曲榭
:在水边曲折的亭台脱衣休息,形容闲适自在。
红蕉
:红色的芭蕉树,南方常见观赏植物。
清漏
:古代计时器滴漏发出的清脆声音,代指夜晚。
焚香
:点香,古人常用于静心或办公时营造氛围。
轻岚
:轻薄的山间雾气。
视事
:处理公务。
锁印
:官印上锁,表示一天公务结束。
迎潮
:观看潮水涌来,暗示山亭临近江海。
曳履
:拖着鞋子,形容悠闲随意。
当身
:正对着身体。
仙瓢
:神仙居住的葫芦,比喻清幽脱俗的居所。
展开
讲解
这首《杭州卢录事山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官署中山亭的独特魅力。诗人从宏观的“山色满公署”写起,到微观的“隔竹见红蕉”,视角由远及近,层次分明。诗中“解衣”“焚香”等动作,不仅描绘了生活场景,更透露出诗人放松自在的心境。“静中看锁印”一句,巧妙将公务结束的瞬间转化为诗意画面,体现了诗人善于在平凡中发现美的能力。而“高处见迎潮”则拓展了空间感,使小亭与浩瀚江潮相连,意境顿开。尾联以“馀菊”点秋景,以“仙瓢”收束,将现实景物升华为精神寄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隐逸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景交融,格调高雅,是唐代山水田园诗中的佳作。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描绘了杭州卢录事山亭的清幽景致与官署生活的闲适情调。全诗以“山色满公署”起笔,展现自然与官衙的和谐共存。中间两联通过“解衣”“隔竹”“焚香”“迎潮”等细节,刻画出诗人身处其中的惬意与宁静,既有白日公务的从容,也有夜晚独处的安详。尾联以“馀菊”点明时节(秋末),以“仙瓢”作比,升华了山亭超凡脱俗的意境。全诗语言清丽,意境空灵,动静结合,视觉与听觉交融,充分体现了朱庆馀工于写景、善于营造氛围的艺术特色,也传达出唐代文人追求心灵自由与自然融合的理想境界。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唐代诗人朱庆馀在杭州游历或拜访友人时所作。卢录事是当时在杭州任职的一位官员,其山亭位于官署之中或附近。朱庆馀到访其处,被山亭幽静秀美的自然景色与清雅的官署氛围所感染,有感而发写下此诗。唐代士人崇尚山水之乐,常于公务之余寄情林泉,此诗正是这种文人雅趣的体现,也反映了当时官员追求闲适与自然融合的生活理想。
展开
作者信息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古诗数量:
172
名句数量:
644
作者其他古诗
1
近试上张籍水部 / 近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1万阅读
2
近试上张籍水部 / 近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1万阅读
3
送李侍御入蕃
1万阅读
4
上张水部
1万阅读
5
题仙游寺
1万阅读
6
啄木儿
1万阅读
7
观涛
1万阅读
8
南湖
1万阅读
9
过耶溪
1万阅读
10
羽林郎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