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于訢校书见贻》是一首典型的酬答诗,展现了中唐时期一位普通文人的精神世界。诗人朱庆馀在回应友人赠诗时,并未一味应酬,而是坦诚地表达了自己复杂的心境:既有对友人关怀的感激,也有对从军或仕途的向往;既向往山水隐逸的清净生活,又因家庭负担而无法抽身。诗中“绮罗满目”与“山水在心”的对比,深刻揭示了物质与精神、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永恒矛盾。尾联“家贫无以养,未可话抽簪”尤为动人,它告诉我们,古人的归隐并非潇洒任性之举,而是需要经济基础支撑的人生选择。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为理解唐代文人的生存状态提供了生动的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