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送璧州刘使君
送璧州刘使君
朱庆馀 〔唐朝〕
王府登朝后,巴乡典郡新。
江分入峡路,山见采鞭人。
旧业孤城梦,生祠几处身。
知君素清俭,料得却来贫。
写山
写人
古诗译文
自从你在王府登朝为官之后,如今又新任巴地璧州郡守。大江在此分出进入三峡的支路,群山间可见采伐竹鞭的樵夫。昔日功业只余孤城一梦,百姓为你立生祠却难留你长住。深知你一向清廉俭朴,料想此番离任仍将两袖清风。
展开
知识点
璧州:唐属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省通江县,地处米仓道要冲,为入蜀咽喉。生祠:唐代地方官若清廉惠民,百姓常立生祠以颂其德,如白居易在杭州有“白公祠”。采鞭:川东大巴山盛产刚竹,竹鞭可制马鞭、刑杖,亦入药,唐人诗文中常见。
展开
古诗注解
王府登朝后
:指刘使君曾在王府任职,后入朝为官。
巴乡典郡新
:巴乡即巴地,今四川东部;典郡指掌管州郡,即出任璧州刺史。
江分入峡路
:长江在川东形成多条入峡水道,暗指赴任路途艰险。
山见采鞭人
:鞭指竹鞭,川东多竹,当地人以采竹为生。
旧业孤城梦
:旧业指往昔功业,孤城喻指边地州郡,言其如梦之缥缈。
生祠几处身
:生祠为百姓为在世贤官所立祠庙,几处身谓其辗转多地任职。
知君素清俭
:素,平素;清俭,清廉俭朴。
料得却来贫
:料想归来时依旧清贫,赞其操守。
展开
讲解
诗人先以“王府登朝”与“巴乡典郡”形成空间与身份的对照,暗示刘使君由近臣远放边州。接着用“江分”“山见”两句,把蜀道险阻与民生艰辛并置,既写旅途,又寓治理之难。颈联“旧业孤城梦”七字,将个人抱负、时代命运、地理隔绝融为一体;“生祠几处身”更见刘使君辗转多地皆有德政,却终难久安。尾联看似平淡,却以“知”“料得”二字透出诗人对友人最深的理解:清廉者必不肥己,故“却来贫”既是叹亦是敬。全诗在送别诗中独辟蹊径,不叙离筵,不写眼泪,而以地理、民情、操守交织成一幅深沉的送别图。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四联,层层递进。首联以“王府”“巴乡”对举,显身份落差;颔联写景,江分峡路、山见樵人,勾勒蜀地荒僻。颈联转入深情,“孤城梦”写功业飘零,“生祠”句见民望难留。尾联以“清俭”作结,既赞亦怜,言简意深。通篇无一“送”字,却句句含惜别;无一“难”字,而蜀道之艰自现。朱庆馀擅以淡笔写浓情,此诗可窥一斑。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穆宗长庆年间。朱庆馀与刘使君为旧识,刘由京官外放为山南西道璧州刺史。璧州地处大巴山余脉,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时称“巴徼”。诗人借送别之际,既写蜀道之险,又颂友人清廉,兼寓对朝廷远放贤能的委婉批评。
展开
作者信息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古诗数量:
172
名句数量:
644
作者其他古诗
1
近试上张籍水部 / 近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1万阅读
2
近试上张籍水部 / 近试上张水部 / 闺意献张水部
1万阅读
3
送李侍御入蕃
1万阅读
4
上张水部
1万阅读
5
题仙游寺
1万阅读
6
观涛
1万阅读
7
啄木儿
1万阅读
8
南湖
1万阅读
9
过耶溪
1万阅读
10
羽林郎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