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登郡中销暑楼寄东川汝士
登郡中销暑楼寄东川汝士
未知 〔唐朝〕
岧峣下瞰霅溪流,极目烟波望梓州。
虽有清风当夏景,只能销暑不销忧。
写景
写风
古诗译文
高耸的销暑楼俯瞰着霅溪的流水,极目远望,烟波浩渺中凝视着梓州的方向。虽然夏日里清风拂面,景色宜人,但这清风也只能消除暑热,却无法消除内心的忧愁。
展开
知识点
1. 古代诗歌中“登高望远”常与思乡怀人、感时伤怀的主题相关。 “销暑楼”一类建筑是古代官员或文人在夏季避暑、观景、会友的场所。 诗中“霅溪”“梓州”为唐代地名,了解其地理位置有助于理解诗意。 五言绝句结构紧凑,讲究起承转合,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是典型结构。 “虽……只……”句式表达转折关系,突出情感的矛盾与无奈,增强感染力。
展开
古诗注解
岧峣(tiáo yáo):
形容山或楼阁高耸的样子。
下瞰(kàn):
向下俯视。
霅(zhà)溪:
水名,在今浙江湖州一带,诗中指代郡中景物。
极目:
用尽目力远望。
烟波:
烟雾笼罩的江河湖面,形容景色朦胧辽阔。
梓州:
唐代州名,今四川三台一带,此处代指东川,即友人汝士所在之地。
夏景:
夏日的景色。
销暑:
消解暑热。
不销忧:
无法消除忧愁。
展开
讲解
本诗以登楼远望为切入点,描绘了诗人夏日登高所见之景,并由此引发内心情感的抒发。开篇写楼高水远,视野开阔,为后文情感铺垫。诗人遥望梓州,实则是思念友人汝士。然而,纵有清风美景,也只能带来身体上的清凉,无法治愈心灵的忧愁。这种“外物难解心忧”的主题在唐诗中常见,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深刻体验。全诗语言平实而意蕴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情景交融、耐人寻味的寄友抒怀之作。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五言绝句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前两句写景,以“岧峣”突出楼之高峻,“下瞰”与“极目”形成空间上的延展,由近及远,从脚下的霅溪延伸到远方的梓州,展现出开阔的视野和诗人深沉的眺望。烟波浩渺的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思念。后两句由景入情,笔锋一转,点出主题。虽然“清风当夏景”,环境宜人,但“只能销暑不销忧”,直抒胸臆,道出外在景物无法排遣内心忧愁的无奈。全诗通过对比“销暑”与“不销忧”,强化了情感的张力,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难以言说的孤独与感伤,体现了唐代文人寄情山水又难解心结的典型心境。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者虽暂不可考,但从诗题“登郡中销暑楼寄东川汝士”可知,诗人当时正身处某郡(可能为浙东或湖州一带),于夏日登上名为“销暑楼”的高阁。时值酷暑,诗人登楼纳凉,遥望远方,思念远在东川(今四川东部)的友人汝士。在清风拂面、风景如画之际,诗人虽能暂避炎热,却难解心中因思念或仕途沉浮而生的忧愁。此诗应作于诗人仕途不顺或远离故土、思念友人之际,借登楼远望抒发内心复杂情感。
展开
作者信息
未知
古诗数量:
4870
名句数量:
9700
作者其他古诗
1
满宫春
1.2万阅读
2
题玉泉溪
1.2万阅读
3
五岁咏花
1.1万阅读
4
鸿门宴
1.1万阅读
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1万阅读
6
留别王维
1.1万阅读
7
白雪歌
1.1万阅读
8
咏刺猬
1.1万阅读
9
九成宫
1.1万阅读
10
咏蛙
1.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