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咏壁鱼
咏壁鱼
李远 〔唐朝〕
鳞细粉光鲜,开书乱眼前。
透窗疑漏网,落砚似流泉。
潜穴河图内,吞钩乙字边。
莫言鬐鬣小,食尽白蘋篇。
古诗译文
银鳞细若粉,光彩鲜妍;翻开书册,便见它倏然跃动,扰乱人眼。阳光透窗而入,疑是漏网的鱼影;墨汁落砚,又像清泉流淌。它潜藏在“河图”的洞穴里,又似在“乙”字形的钓钩旁吞饵。别看它脊鳍细小,竟把整篇《白蘋》都啃食殆尽。
展开
知识点
壁鱼:书蛀虫,学名衣鱼,属缨尾目,体被银灰色鳞片,喜温湿,以书籍、纸张中的淀粉胶质为食,古人视为“书厄”之一。河图:传说伏羲时黄河浮出龙马,背有图纹,称“河图”,后泛指典籍图籍。乙字:天干第二位,字形弯曲如钩,诗中借指文字笔画。
展开
古诗注解
壁鱼
:书蛀虫,又名蠹鱼、衣鱼,银灰色,尾分三叉,常栖书页、墙壁间。
鳞细粉光鲜
:形容壁鱼鳞片细小,体表银白有光。
开书乱眼前
:一翻开书,壁鱼便窜动,扰乱视线。
透窗疑漏网
:阳光透窗,壁鱼影子晃动,好像漏网之鱼。
落砚似流泉
:壁鱼跌入砚台,墨汁四溅,如泉水飞溅。
潜穴河图内
:壁鱼钻入书页,仿佛潜进“河图”的图纹洞穴。
吞钩乙字边
:壁鱼啃食字形,如吞食“乙”字形的钓钩。
鬐鬣
:鱼脊鳍与腹鳍,此处指壁鱼纤小的鳍状突起。
白蘋篇
:古人常用“白蘋”代指书卷、诗章,此处泛指整册书籍。
展开
讲解
诗人先以“鳞细粉光鲜”描摹壁鱼银亮外形,再用“开书乱眼前”写其受惊窜动,制造动态。三、四句连用“透窗”“落砚”两组场景,把壁鱼影子与墨汁飞溅并置,形成光影与声响的通感。五、六句把虫蛀痕迹想象成“潜穴”“吞钩”,将抽象的蛀孔具象化,又嵌入“河图”“乙字”两个文化符号,使小虫与典籍、文字发生关联,增添书卷气。末句以“莫言”转折,小虫之“鬐鬣”与“食尽白蘋篇”形成强烈反差,既含幽默,又寓警策:若不勤加护书,万卷典籍终将毁于微虫之口。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八句,句句写“鱼”,却句句非真鱼,而是书虫。首句写其形,次句写其动;三、四句以光影、墨泉作比,化静为动;五、六句嵌入“河图”“乙字”,将虫蛀书页之痕想象成潜穴与吞钩,构思奇巧;末句陡转,以“莫言”反跌,点出壁鱼虽小,却能“食尽”万卷,语带讽慨。诗人用典自然,比喻灵动,把微小之物写得活灵活现,又暗寓对典籍损毁的惋惜,情趣与理趣并存。
展开
创作背景
李远,晚唐诗人,字求古,一作承古,大和五年进士,曾任杭州刺史。此诗约作于晚年退居读书时。诗人见书斋壁鱼蛀书,遂以游戏笔墨咏之,借小虫之微,寓藏书受损之叹,亦含对典籍命运的忧思。
展开
作者信息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大和五年(831)杜陟榜进士,官至御史中丞。李远善为文, 尤工于诗。 常与杜牧、许浑、李商隐、温庭筠等交游, 与许浑齐名, 时号 “ 浑诗远赋”。 李远,字求古,一作承古,夔州云安(今重庆市云阳县)人,少勤学, 有大志。 唐文宗大和五年 (831)登进士第。唐文宗开成年间(836-840),在建州建阳(今福建省建阳县)任过职,旋为福建观察使幕宾。武宗会昌初
古诗数量:
45
名句数量:
152
作者其他古诗
1
翦彩
1万阅读
2
立春日
1万阅读
3
赠筝妓伍卿
1万阅读
4
咏鸳鸯
1万阅读
5
观廉女真葬
1万阅读
6
咏壁鱼
1万阅读
7
闻明上人逝寄友人
1万阅读
8
黄陵庙词
1万阅读
9
悲铜雀台
1万阅读
10
赠南岳僧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