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化留遗踪,千载踪难没。
一泉岩下水,几度换明月。
松老不改柯,龙久皆变骨。
云雨有归时,鸡犬无还日。
至今青山中,寂寞桃花发。
仙人飞升后留下遗迹,千年踪迹仍未消逝。 岩下泉水静静流淌,几度映照明月更替。 古松苍老枝干如旧,神龙久远化作枯骨。 云雨终有归来之时,鸡犬却再无还乡日。 至今青山依旧葱茏,寂寞桃花独自盛开。
此诗艺术特色有三: 1. 时空嵌套结构:以"千载-几度-至今"的时间线串联意象 2. 对比手法:永恒(泉、松)与变迁(月、龙)的并置 3. 意象密码:桃花、云雨等意象均暗含典故 需注意"龙变骨"并非贬义,而是唐代道教"物化"思想的体现,与庄子"化蝶"哲学一脉相承。
全诗以时空对比为框架:首联"千载"与"难没"突出仙踪永恒;颔联"几度换"暗示人世变迁;颈联"不改柯"与"皆变骨"形成生命形态的强烈反差;尾联"桃花发"的意象既点明春景依旧,又暗用《桃花源记》典故,强化隐逸主题。诗人通过泉水、松龙等意象群,构建出超越时空的仙境与人世的沧桑感。
此诗为晚唐诗人邵谒凭吊隐士安容旧居所作。安容生平不详,但从"羽化""龙变"等用典推测,可能是一位修道隐士。晚唐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仙踪长存与物是人非的对比,寄托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世事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