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践江头月,客星台畔松。
为郎久不见,出守暂相逢。
鸟泊牵滩索,花空押号钟。
远人思化切,休上武夷峰。
勾践江头的明月,客星台畔的青松。 久未见到你担任郎官的身影,如今你暂离朝堂出任建州太守,我们得以短暂重逢。 鸟儿停泊在滩头牵引着绳索,花影消散在号钟的余音中。 远方之人思念教化深切,莫要登上那武夷山峰。
1. 唐代郎官制度:尚书省下属六部郎中的官职体系 2. 客星天文现象:古代指突然出现的亮星,常喻隐士 3. 建州地理:唐代属江南道,治所在今福建建瓯 4. 送别诗意象:明月、青松、滩索等常见于唐代赠别诗
本诗核心在于"仕与隐"的矛盾: 1. 双关意象:"客星"既指天文台,又暗喻李频如隐士般突然离朝;"武夷峰"既是实指,又象征归隐 2. 情感层次:表面写重逢喜悦,实则通过"久不见""暂相逢"透露对朝廷人事的感慨 3. 历史映射:勾践典故暗示政治斗争的残酷,与"休上武夷"形成呼应 4. 音韵技巧:押冬韵(松、逢、钟、峰),低沉音调强化离别愁绪
诗歌以历史意象开篇(勾践江、客星台),奠定苍茫基调。颔联"久不见"与"暂相逢"形成时间张力,突出聚散无常。颈联"鸟泊""花空"通过自然景物烘托离情,尾联"远人思化"既赞友人教化之德,"休上武夷"又流露政治忧虑。全诗用典含蓄,对仗工整,在送别诗中独具历史厚重感。
此诗为唐代佚名诗人送别友人李频赴任建州(今福建)所作。李频由中央郎官调任地方太守,诗人借勾践江、客星台等典故,既表达惜别之情,又暗含对友人远离权力中心的感慨。"休上武夷峰"或暗示对友人归隐的劝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