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土湖岸边,一半和鱼子。
池中得春雨,点点活如蚁。
一月便翠鳞,终年必赪尾。
借问两绶人,谁知种鱼利。
将湖边的泥土挖来,混入一半的鱼卵; 池中迎来春雨滋润,鱼卵如蚂蚁般点点鲜活。 一个月后便长出翠绿的鳞片,一年后鱼尾定会泛红。 试问那些身佩双绶的官员,可有人懂得养鱼的收益?
全诗四联八句,前两联写鱼卵孵化过程:首联"移土""和鱼子"体现人工干预自然的智慧; 颔联"春雨""活如蚁"运用比喻,展现生命萌发的动态美。后两联转入议论:颈联"翠鳞""赪尾" 通过时间推移展示生物成长,尾联突然转向权贵反问,形成强烈反差。 艺术上,白描手法与隐喻结合,平凡农事中寄寓对社会的深刻观察,体现诗人"惟歌生民病"的创作理念。
诗歌以质朴语言记录鱼卵孵化过程:"移土""和鱼子"展现劳动智慧,"点点活如蚁"生动刻画鱼苗初生之态。 后四句通过"翠鳞""赪尾"的色彩变化,体现对自然规律的观察,末句以反问讽刺官员无知, 将普通农事提升至社会批判高度,体现皮日休"诗贯美刺"的创作主张。
此诗为皮日休与友人陆龟蒙(字鲁望)唱和之作,属《渔具十五咏》组诗之一。 晚唐社会动荡,皮日休关注民间生计,通过描写种鱼技术,隐晦批判官僚阶层脱离实际, 同时反映当时渔业养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