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木拳数尺,天生形状幽。
把疑伤虺节,用恐破蛇瘤。
置合月观内,买须云肆头。
料君携去处,烟雨太湖舟。
乌龙养和弯曲如拳不过数尺,天生的形态显得格外清幽。 手持它时担心会伤到虺蛇的关节,使用时又怕碰破蛇瘤。 将它安放在月观之内,若要购买需到云雾缭绕的集市尽头。 料想君携带它去的地方,该是烟雨朦胧的太湖水舟。
此诗核心在于“以物见志”。前六句极写手杖之珍异:先状其形(“拳数尺”“形状幽”),再通过“疑”“恐”的心理描写强调其脆弱难得,后以“月观”“云肆”烘托其超凡脱俗。尾联笔锋一转,将视线引向烟波浩渺的太湖,暗示手杖主人(实为诗人自己)的隐逸之志。全诗语言简练,但“伤虺节”“破蛇瘤”等细节想象奇特,体现皮日休“险怪”诗风的一面。诗中物象选择与情感表达浑然一体,是晚唐咏物诗中的佳作。
全诗以白描手法刻画手杖之奇特:首联写其短小却天然幽趣;颔联用“伤虺节”“破蛇瘤”的想象突出其珍贵脆弱;颈联“月观”“云肆”营造超逸意境;尾联“烟雨太湖舟”将物与人、景与情融合,展现隐者闲适。皮日休善以平凡物象寄寓深意,此诗通过对手杖的珍视,表达了对自然本真与精神自由的追求。
此诗为皮日休《五贶诗》组诗之一,作于晚唐时期。诗人通过咏物抒怀,借“乌龙养和”手杖的珍稀与天然形态,暗喻自身高洁孤傲的品格,同时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晚唐社会动荡,皮日休屡试不第后隐居太湖,诗中“烟雨太湖舟”正是其生活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