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纶巾下发如丝,静倚枫根坐钓矶。
中妇桑村挑叶去,小儿沙市买蓑归。
雨来莼菜流船滑,春后鲈鱼坠钓肥。
西塞山前终日客,隔波相羡尽依依。
白绸头巾下露出如丝白发,静静倚靠枫树根坐在钓石上。 村中妇人去桑林采摘桑叶,孩童从沙市买回蓑衣。 雨后莼菜滑过船边,春末鲈鱼肥美上钩。 西塞山前的终日漂泊客,隔水相望满眼羡慕与眷恋。
此诗艺术特色有三:一是空间对比,前六句写渔家,末二句转写客子,形成"安居"与"漂泊"的镜像关系;二是意象选择,"枫根""莼菜"等江南风物营造隐逸氛围;三是双关运用,"羡"字既指客羡渔家,也暗含渔家乐在其中。诗人通过渔家生活图景,完成了对理想人生的诗意建构。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渔家日常:首联写老渔翁超然形象,颔联用"挑叶""买蓑"展现质朴生活,颈联"莼滑""鱼肥"突出江南风物之美。尾联转折,以"终日客"视角揭示诗人羁旅之愁,与渔家安宁形成强烈对比。"相羡依依"四字,既写渔家对山水的眷恋,更暗含诗人对隐逸的渴望。
此诗作于晚唐乱世,皮日休隐居江南期间。西塞山(今浙江湖州)是唐代著名隐逸之地,诗人通过描绘渔家恬淡生活,反衬自身漂泊困顿,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暗含对时局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