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省萧条柿叶红,楼台如画倚霜空。
铜池数滴桂上雨,金铎一声松杪风。
鹤静时来珠像侧,鸽驯多在宝幡中。
如何尘外虚为契,不得支公此会同。
客省冷清柿叶红艳,楼台如画倚靠霜天。 铜池几滴桂花上雨,金铎一声松梢风来。 白鹤静立佛像身旁,鸽子驯服常驻宝幡中。 为何尘世外虚度约定,不得与支公在此相会。
此诗教学可聚焦三个维度: 1. 空间构建:从"柿叶红"的近景到"倚霜空"的远景,建立立体空间感知 2. 禅意解码:解析"鹤静""鸽驯"背后的佛教驯心思想 3. 情感曲线:表面写景实则抒怀,分析尾联转折的深层原因 建议对比柳宗元《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体会不同诗人处理寺院题材的差异。
全诗以"萧条"起笔却暗藏生机:红柿、霜空构成冷暖对比的视觉画卷,铜池雨滴与松梢铎声形成微观宏观的听觉层次。颈联"鹤静""鸽驯"的动物意象,既写实寺中生态,又暗喻佛法调伏心性的力量。尾联突发感慨,揭示诗人虽身处净土却未得禅悟的矛盾心境,反映晚唐文人普遍的精神困境。皮日休特有的"以俗为雅"笔法在此诗中表现显著,如"柿叶红""桂上雨"等日常物象经艺术提纯后,成为承载佛理的美学符号。
此诗作于皮日休晚年隐居时期(约880年),时值唐僖宗乾符年间。诗人游历至泉州开元寺(现存最早唐代佛教寺院之一),在寺院客省小住时写下这首晨景诗。当时社会动荡(黄巢起义前兆),诗人借寺院清幽之景寄托对超脱尘世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