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韶姿著水光,谢家春草满池塘。
细挑泉眼寻新脉,轻把花枝嗅宿香。
蝶欲试飞犹护粉,莺初学啭尚羞簧。
分明不得同君赏,尽日倾心羡索郎。
一夜之间,春光为水面染上韶华之美,谢家池塘边春草茂盛。 细细拨开泉眼寻找新的水流脉络,轻轻捧起花枝嗅闻昨夜残留的芬芳。 蝴蝶试飞时仍小心翼翼护着翅上花粉,黄莺初啼时歌声还带着羞涩。 分明无法与你一同欣赏这美景,整日里只能倾心羡慕那位与你同游的索郎。
本诗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空间转换巧妙,由水面春光到泉眼花枝,再至飞蝶鸣莺,最后落笔人事,形成立体画卷;二是感官描写丰富,视觉(韶姿水光)、触觉(细挑泉眼)、嗅觉(宿香)多维度呈现;三是情感表达含蓄,"羡索郎"不言己之遗憾,而借羡慕他人委婉道出,符合传统诗歌"怨而不怒"的审美要求。教学中可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如何通过景物描写反衬内心情感。
全诗以细腻笔触构建双重意境:前六句工笔描绘林园春色,"细挑""轻把"等动作描写体现观察之微;"蝶护粉""莺羞簧"的拟人手法更显生机灵动。尾联陡然转折,"分明不得"四字将前文美景皆化作遗憾注脚,形成强烈情感反差。诗中"谢家春草"用典自然,"索郎"一词或暗含对友人潇洒生活的羡慕,展现了皮日休"清丽深婉"的诗风特点。
此诗作于皮日休晚年隐居时期。友人陆龟蒙(字鲁望)游览颜家林园时,因病中的诗人无法同往,故以诗寄怀。诗中既描绘了友人游览之地的盎然春意,又流露出因病不得同游的遗憾,展现了晚唐文人雅集唱和的交往方式与细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