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羽褵褷半惹泥,海云深处旧巢迷。
池无飞浪争教舞,洲少轻沙若遣栖。
烟外失群惭雁鹜,波中得志羡凫鹥.主人恩重真难遇,莫为心孤忆旧溪。
白鸥的羽毛如雪般洁白却沾染了泥土,在茫茫海云深处迷失了旧巢的方向。 池塘没有翻飞的浪花如何教它起舞,沙洲缺少细软的沙粒怎能让它栖息。 在烟霭之外离群孤飞愧对雁鸭,却在波涛中得志羡慕那野鸭鸥鸟。 主人的恩情深厚实在难得,莫要因内心孤独而怀念旧日的溪流。
1. 皮日休与陆龟蒙并称\"皮陆\",为晚唐唱和诗代表作家 2. 鸥鸟在唐诗中常象征隐逸,如杜甫\"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3. \"得志羡凫鹥\"化用《诗经·大雅·凫鹥》中太平意象 4. 唐代文人唱和诗多采用物象寄托手法
此诗通过三层转折展现深意: 1. 处境描写(前两联):用\"惹泥\"\"巢迷\"暗示人生困境,\"无浪\"\"少沙\"喻环境不适 2. 心理刻画(颈联):\"惭\"与\"羡\"的对比,揭示知识分子在仕隐间的矛盾心态 3. 价值取向(尾联):以\"恩重难遇\"肯定现实选择,用\"莫忆旧溪\"自我宽慰,体现儒家\"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思想
全诗以白鸥喻人,构思精巧: 1. 意象对比:\"雪羽\"与\"惹泥\"形成纯洁与尘世的冲突,暗示文人处世的矛盾 2. 空间转换:从\"海云深处\"到\"池洲\",象征理想与现实的落差 3. 情感递进:由\"惭雁鹜\"到\"羡凫鹥\",展现心理变化过程 4. 卒章显志:末句以劝诫口吻点明主旨,体现唐代唱和诗\"言志\"传统
此诗为皮日休酬和友人陆龟蒙(字鲁望)《白鸥》诗所作。晚唐社会动荡,皮日休曾隐居鹿门山,后虽出仕却屡遭排挤。诗中白鸥意象既是对友人高洁品格的呼应,亦暗喻自身在仕隐之间的挣扎,表达了对知遇之恩的珍视与对官场孤寂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