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
此时放怀望,不厌为浮客。
此诗教学可聚焦三个层面:
1. 意象解读:分析"湖天"象征的永恒与"飞鹭"代表的瞬息,理解唐代自然观
2. 情感逻辑:抓住"不厌"二字,体会诗人如何将漂泊的负面体验转化为审美愉悦
3. 创作启发:学习用极简笔墨完成"观察-联想-感悟"的创作过程,注意末句的意外性表达
建议对比柳宗元《江雪》的孤绝感,体会同写水上飞鸟而情感基调的差异。
前两句"万顷湖天碧,一星飞鹭白"运用强烈视觉对比:横向展开的碧蓝湖天与纵向飞掠的白色鹭影,构成动静相宜的画面。"碧""白"二色纯净鲜明,"万顷"与"一星"形成宏大与微妙的张力。
后两句转入主观感受,诗人通过"放怀望"的动作消解了"浮客"身份的羁旅愁绪,展现唐代文人"天地一沙鸥"的豁达胸襟。全诗二十字即完成从写景到抒情的升华,体现晚唐绝句"缩万里于尺幅"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