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奉和鲁望玩金鸂鶒戏赠
奉和鲁望玩金鸂鶒戏赠
皮日休 〔唐朝〕
镂羽雕毛迥出群,温黁飘出麝脐熏。
夜来曾吐红茵畔,犹似溪边睡不闻。
古诗译文
雕刻精致的羽毛装饰格外出众,温暖浓郁的香气如同麝香脐中散发的芬芳。
昨夜它曾吐着红舌卧在锦褥之畔,仿佛还在溪边沉睡未醒。
展开
知识点
1. 奉和:古代文人唱和诗歌的一种形式,体现文人间的交往与尊重。
2. 皮日休与陆龟蒙并称“皮陆”,是晚唐重要的文学组合,以小品文和山水田园诗著称。
3. 鸂鶒:古代常用于装饰的水鸟形象,多成双出现,象征夫妻恩爱,也见于诗词意象。
4. 镂雕工艺:唐代金属工艺发达,金银器制作精美,本诗反映当时工艺品的高超水平。
5. 感官描写:诗中融合视觉(镂羽)、嗅觉(温黁)与想象(溪边睡),增强艺术感染力。
展开
古诗注解
奉和
:作诗应和他人的诗作,表示恭敬与唱和。
鲁望
:即陆龟蒙,字鲁望,皮日休的好友,同为晚唐著名诗人。
金鸂鶒(xī chì)
:一种金制的鸂鶒鸟形饰物或工艺品。鸂鶒为水鸟,常成对出现,象征恩爱,也常用于装饰。
镂羽雕毛
:指对鸟的羽毛进行精细雕刻,形容工艺极其精巧。
迥出群
:远远超出同类,形容其精美非凡。
温黁(nún)
:香气浓郁而温暖的感觉。
麝脐熏
:麝香从麝鹿脐部分泌而出,此处比喻香气芬芳袭人。
红茵畔
:红色的褥子或垫子旁边,指华美的寝具环境。
溪边睡不闻
:仿佛在溪边安睡,对外界毫无知觉,形容其静谧安详之态。
展开
讲解
这首诗表面是咏物,实则寄托了诗人的情感与审美理想。皮日休通过对金鸂鶒的细致刻画,不仅展现了唐代工艺品的华美,更在“夜来曾吐红茵畔,犹似溪边睡不闻”中流露出对自然之境的眷恋。即使身处富贵华堂,心仍向往溪边野趣。这正是晚唐隐逸文人内心矛盾与追求的体现:既享受精致生活,又不忘山水本真。同时,此诗也反映了“皮陆”二人诗风中常见的细腻描摹与奇巧构思,是唐代唱和诗中的佳作。
展开
古诗赏析
本诗以极尽华美的语言描绘一只金制鸂鶒工艺品。首句“镂羽雕毛迥出群”突出其工艺之精巧绝伦,羽毛皆经雕琢,远胜凡品。次句转写其香气,“温黁飘出麝脐熏”赋予冰冷的金属以温润芬芳的生命感,视觉与嗅觉交融,意境华贵。后两句笔锋一转,由实入虚,想象此鸟夜卧红茵之畔,犹似在溪边酣眠,既写出其形态之生动,又暗含对自然野趣的向往。全诗虚实结合,既赞物之精巧,又寓情于物,体现出晚唐文人精致细腻的审美情趣与隐逸生活的闲雅之乐。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为皮日休与好友陆龟蒙(字鲁望)之间的唱和之作。二人皆为晚唐文学家,隐居松陵(今江苏吴江),诗酒酬唱,世称“皮陆”。陆龟蒙先作《玩金鸂鶒》诗,皮日休以此诗应和。当时二人寄情于物,借对精巧工艺品的描写抒发闲适雅趣,反映其隐逸生活中对精致艺术的欣赏与审美追求。
展开
作者信息
皮日休,字袭美,一字逸少,生于公元834至839年间,卒于公元902年以后。曾居住在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醉吟先生。晚唐文学家、散文家,与陆龟蒙齐名,世称"皮陆"。今湖北天门人(《北梦琐言》),汉族。咸通八年(867)进士及第,在唐时历任苏州军事判官(《吴越备史》)、著作佐郎、太常博士、毗陵副使。后参加黄巢起义,或言“陷巢贼中”(《唐才子传》),任翰林学士,起义失败后不知所踪。诗文兼有奇朴二态,且多为同情民间疾苦之作。《新唐书·艺文志》录有《皮日休集》、《皮子》、《皮氏鹿门家钞》多部。
古诗数量:
511
名句数量:
1726
作者其他古诗
1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1.1万阅读
2
汴河怀古
1万阅读
3
初冬偶作
1万阅读
4
宏词下第感恩献兵部侍郎
1万阅读
5
惠山听松庵
1万阅读
6
重题蔷薇
1万阅读
7
春夕酒醒
1万阅读
8
汴河怀古二首
1万阅读
9
咏蟹 / 咏螃蟹呈浙西从事
1万阅读
10
习池晨起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