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首联“灞水桥边酒一杯,送君千里赴轮台”,以常见的送别场景起笔,在灞桥这一传统送别之地,诗人与友人饮酒作别,“千里”二字点出路途遥远,既写出了送别时的不舍,也暗示了轮台的偏远与艰苦,为下文描写边疆环境做铺垫。
颔联“霜粘海眼旗声冻,风射犀文甲缝开”,着重刻画边疆的严寒与恶劣天气。“霜粘”“旗声冻”形象地写出了寒霜之重、天气之冷,连旗帜飘动的声音都仿佛被冻结;“风射”“甲缝开”则突出了风力之强,连坚固的铠甲都被吹得缝隙张开。这两句通过对景物和器物的描写,渲染了边疆环境的严酷,从侧面烘托出友人此行的艰辛。
颈联“断碛簇烟山似米,野营轩地鼓如雷”,描绘了边疆的壮阔景象与军营的威严。“断碛簇烟”展现了沙漠的荒凉与战事的紧张,“山似米”极言远山之小,凸显出沙漠的广袤;“野营轩地鼓如雷”则写出了军营中鼓声震天的景象,表现出军队的气势与战斗力,让人感受到边疆军旅生活的紧张与豪迈。
尾联“分明会得将军意,不斩楼兰不拟回”,笔锋一转,由景及情,直抒胸臆。诗人表示自己完全理解将军(此处也可指友人)的心意,那就是不打败敌人绝不返回。这句诗气势磅礴,展现了边疆将士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和英雄气概,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佩与期望,使全诗的情感达到高潮。
整首诗意境雄浑,语言质朴而有力量,通过对送别场景和边疆环境的描写,将送别之情与爱国豪情完美结合,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