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寄修睦上人
寄修睦上人
李咸用 〔唐朝〕
衣服田方无内客,一入庐云断消息。
应为山中胜概偏,惠持惠远多踪迹。
寻阳有个虚舟子,相忆由来无一事。
江边月色到岩前,此际心情必相似。
似不似,寄数字。
写山
写云
古诗译文
穿着简朴的田家服饰,没有世俗客人;一进入庐山的云雾中,就断绝了消息。想必是因为山中景色优美,像惠持、惠远那样踪迹多在山水间。在寻阳有个像虚舟子一样超脱的人,相互思念却没有什么具体缘由。江边的月色照到山岩前,此时的心情必定相似。像不像,寄几个字来问问。
展开
知识点
李咸用:唐朝诗人,生卒年不详,以山水诗和隐逸题材见长,作品多表现超脱世俗的情感。 修睦上人:唐朝僧人,具体生平不详,“上人”是对僧人的尊称,表示德行高尚。 惠持和惠远:东晋高僧,惠远是庐山佛教的创始人之一,惠持是其弟子,两人常在庐山活动,影响深远。 虚舟子:典故出自《庄子·列御寇》,比喻无心、超脱之人,常用于形容僧人或隐士。 寻阳:古地名,今江西九江一带,唐代时是文化交汇处,多有文人僧侣聚集。
展开
古诗注解
衣服田方
: 指简朴的服饰,田方可能表示田园方外,象征超脱世俗的生活。
庐云
: 庐山的云雾,代表隐居之地或与世隔绝的环境。
惠持惠远
: 东晋时期的高僧,常在庐山修行,这里用以比喻修睦上人的修行踪迹。
虚舟子
: 出自《庄子》,比喻超脱世俗、无拘无束的人,这里指修睦上人。
寄数字
: 寄几个字来确认或表达问候,体现诗人对友人的关切。
展开
讲解
这首诗是李咸用寄给修睦上人的作品,全诗共五句,通过意象和典故表达情感。前两句“衣服田方无内客,一入庐云断消息”描写修睦的隐居生活,服饰简朴,与世隔绝。第三句“应为山中胜概偏,惠持惠远多踪迹”借用佛教高僧典故,赞美修睦像惠持、惠远一样踪迹山水,德行高尚。第四句“寻阳有个虚舟子,相忆由来无一事”以虚舟子比喻修睦的超脱,并表达无端的思念。第五句“江边月色到岩前,此际心情必相似”通过自然景色烘托心情相似,结尾“似不似,寄数字”以问句形式,请求回信确认,显得亲切自然。整首诗融合山水、佛教元素,语言简洁,情感深沉,展现了唐代文僧交往的文化背景。
展开
古诗赏析
这首诗以山水意象和佛教典故为特色,通过描绘简朴服饰、庐山云雾、江边月色等自然景色,营造出超脱世俗的意境。引用惠持、惠远等高僧,赞美修睦上人的修行德行。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结尾以问句收尾,增添亲切感,体现了唐代山水诗和佛教诗歌的融合,情感真挚而富有哲理。
展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咸用写给僧人修睦的,创作于唐代, likely during the poet's隐居或游历时期。唐代佛教盛行,诗人与僧人交往频繁,此诗表达了李咸用对修睦上人超脱生活的向往和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文人与僧侣之间的精神交流。
展开
作者信息
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则诋为“气格卑下”(《唐才子传》)。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披沙集》6卷。《全唐诗》存诗3卷。
古诗数量:
175
名句数量:
601
作者其他古诗
1
绯桃花歌
1万阅读
2
升天行
1万阅读
3
富贵曲
1万阅读
4
大雪歌
1万阅读
5
远公亭牡丹
1万阅读
6
庐山
1万阅读
7
送谭孝廉赴举
1万阅读
8
春日题陈正字林亭
1万阅读
9
寓意
1万阅读
10
水仙操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