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大雪歌
大雪歌
李咸用 〔唐朝〕
同云惨惨如天怒,寒龙振鬣飞乾雨。
玉圃花飘朵不匀,银河风急惊砂度。
谢客凭轩吟未住,望中顿失纵横路。
应是羲和倦晓昏,暂反元元归太素。
写雨
写风
写花
写人
写云
古诗译文
浓云阴沉仿佛天公震怒,寒龙振鳞掀起漫天飞雪。
玉圃中雪花飘落疏密不均,银河风急卷起沙砾般雪粒。
谢客倚窗吟诗尚未停歇,眺望中骤然迷失纵横道路。
想必是羲和疲倦于昼夜更替,暂将万物归于混沌太初。
展开
知识点
1. 寒龙意象:龙在《周易》中代表阳刚之力,此处反用为寒雪象征,体现晚唐诗歌意象创新 2. 谢客典故:谢灵运开创山水诗派,诗中暗含对六朝文人精神的追慕 3. 太素哲学:出自《列子·天瑞》,指天地未分时的物质本源,反映道家思想对唐诗的影响 4. 对仗特征:颔联"玉圃"对"银河","花飘"对"风急",体现晚唐七言律诗的工整化倾向
展开
古诗注解
同云
:指均匀密布的阴云。
寒龙振鬣
:以龙鳞抖动比喻大雪纷飞之态。
玉圃
:传说中神仙种植玉树的花园,此处喻雪落人间。
谢客
:指南朝诗人谢灵运,此处借指诗人自己。
羲和
:神话中太阳的御者,代指时间秩序。
太素
:道家指宇宙初始的混沌状态。
展开
讲解
本诗讲解可分三个层次:
1.
意象系统
:构建"天-地-人"三重空间,云、龙、圃、河等意象形成神话与现实交织的立体画卷
2.
情感脉络
:从"天怒"的震慑,到"失路"的惶惑,最终归于"太素"的释然,体现诗人对自然伟力的敬畏
3.
时代映射
:"惊砂度"暗喻战乱纷飞,"羲和倦"暗示唐王朝统治力的衰退,具有深刻历史隐喻性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奇崛想象构建雪景:首联用"天怒""寒龙"赋予大雪神话色彩;颔联"玉圃""银河"将空间延伸至仙境;颈联转入人间视角,通过"失纵横路"暗示现实迷茫;尾联升华至宇宙维度,揭示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性。诗中"惊砂度""倦晓昏"等炼字精妙,形成强烈的视听冲击。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李咸用身处政局动荡之际,借大雪景象抒写对天道无常的感慨。当时宦官专权、藩镇割据,诗人通过"寒龙振鬣""银河风急"等意象,隐喻社会秩序的崩坏,同时以"归太素"表达对返璞归真的向往。
展开
作者信息
李咸用,唐,生卒年不详。族望陇西(今甘肃临洮)。习儒业,久不第,曾应辟为推官。因唐末乱离,仕途不达,遂寓居庐山等地。生平事迹散见宋杨万里《唐李推官披沙集序》、《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唐才子传》卷一〇《殷文圭》附。咸用工诗,尤擅乐府、律诗。所作多忧乱失意之词。为善写“征人凄苦之情”,有“国风之遗音,江左之异曲”(《唐李推官披沙集序》)。辛文房则诋为“气格卑下”(《唐才子传》)。与修睦、来鹏等有交谊,时有唱酬。作诗颇多,《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披沙集》6卷。《全唐诗》存诗3卷。
古诗数量:
175
名句数量:
601
作者其他古诗
1
绯桃花歌
1万阅读
2
升天行
1万阅读
3
寄修睦上人
1万阅读
4
富贵曲
1万阅读
5
远公亭牡丹
1万阅读
6
庐山
1万阅读
7
送谭孝廉赴举
1万阅读
8
春日题陈正字林亭
1万阅读
9
寓意
1万阅读
10
水仙操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