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方干赠予友人于丹的送别之作,但其内涵远超一般送别诗的情意绵绵。首联“至业是至宝,莫过心自知”开门见山,提出一个核心观点:人生最伟大的功业,其价值最终需要由内心来确认和衡量,这体现了诗人对内在精神世界的重视。颔联“时情如甚畅,天道即无私”看似是说如果时运顺利,那便是天道公平,实则可能隐含了诗人对自身际遇不顺的淡然接受,或者说是一种对现实的理解。
诗歌的后半部分转入具体情境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颈联“入洛霜霰苦,离家兰菊衰”对仗工整,意境凄凉。“入洛”很可能指代追求功名之路,而“霜霰苦”则形象地写出了其中的艰辛;“离家”则指向离别故土,“兰菊衰”既可能是实写离乡后家园景物的变化,更深层地隐喻了高洁之士在宦途或漂泊中的凋零感。这两句将个人遭遇与自然景物相结合,情感深沉。
尾联“焚舟不回顾,薄暮又何之”是全诗情感的最高潮。“焚舟”这一典故的运用,决绝有力地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告别过去、勇往直前的决心。然而,最后一句“薄暮又何之”又在决绝中透露出巨大的迷茫和悲凉。黄昏时分,前路在何方?这个开放式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索空间,精准地捕捉了送别时那种复杂的心绪:既有对未来的坚定,也有对未知的怅惘。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跌宕,哲思与抒情完美结合,是方干诗作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