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住如云鹤,飘然不可留。
何山逢后夏,一食在孤舟。
细雨莲塘晚,疏蝉橘岸秋。
应怀旧溪月,夜过石窗流。
你如云中白鹤般来去自由,飘然远行不可挽留。 不知哪座山后能与你夏日重逢,一餐饭的时光或许在孤舟中邂逅。 细雨轻洒莲塘的傍晚,稀疏蝉鸣点缀橘岸的深秋。 你定会怀念旧居溪边的月光,夜半时分流过石窗的清幽。
本诗教学可聚焦三点:其一,分析"云鹤—孤舟—石窗"的意象链,理解僧人云游的象征意义;其二,品味"晚""秋""夜"的时间词如何强化空寂禅意;其三,比较李白"孤云独去闲"与方干此诗的出世情怀差异,体会晚唐诗的收敛之美。可结合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进行互文解读。
全诗以"云鹤"意象统领,前两联写僧人无拘无束的行踪,后两联通过"莲塘""橘岸""溪月"等江南风物,构建空灵禅境。尾联"石窗流月"的虚写手法,既呼应首联飘然之态,又暗喻佛法智慧如月光流淌。对仗工整处如"细雨"对"疏蝉","莲塘晚"对"橘岸秋",展现晚唐清丽诗风。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方干为镜空上人南游赠别而作。时值唐末乱世,文人僧侣常寄情山水,诗中既含对友人漂泊修行的钦慕,亦透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