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雪中寄殷道士
雪中寄殷道士
方干 〔唐朝〕
大片纷纷小片轻,雨和风击更纵横。
园林入夜寒光动,窗户凌晨湿气生。
蔽野吞村飘未歇,摧巢压竹密无声。
山阴道士吟多兴,六出花边五字成。
写雨
写风
写花
写山
道士
古诗译文
大片雪花纷扬洒落小片轻飘漫卷,伴着雨点风势横斜交织更显狂乱。入夜园林积雪反射清冷寒光闪烁,凌晨时分的窗棂凝结着湿气氤氲。原野村落被飞雪吞没掩埋不见停歇,压垮鸟巢竹林的雪幕寂静无声降落。山阴殷道士此刻定是诗兴勃发吟诵不歇,在片片六角霜花边将五言绝句挥洒而就。
展开
知识点
1. 咏物诗的特殊表现手法:通篇不著题字(全诗未出现"雪"字)
2. 六出花:汉代《韩诗外传》"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独六出"的典故应用
3. 山阴地理意象:会稽山阴(今绍兴)为六朝以来隐逸文化圣地
4. 晚唐体特征:注重字句锤炼,如"摧""压"的暴力美学与"密无声"的静谧对照
5. 唐代僧道交际:反映方干等文人与道教人士的诗艺交流传统
展开
古诗注解
纵横
:形容风雪交加恣肆狂放的状态
寒光
:积雪反射的冷冽光芒
蔽野吞村
:形容大雪覆盖原野吞没村庄的浩荡之势
摧巢压竹
:描绘积雪压垮鸟巢竹林的物理形态
山阴道士
:特指隐居会稽山阴的殷姓道士
六出花
:雪的别称,因雪花呈六角晶体
五字
:指五言诗,暗示殷道士在雪景中即兴赋诗
展开
讲解
本诗前三联运用蒙太奇手法:首联特写雪花形态与风雨交织的动态;颔联切换庭院近景,通过"寒光动""湿气生"表现低温环境;颈联转为广角镜头,以"蔽野吞村"展现雪的统治力;尾联点睛之笔,在"摧巢压竹"的肃杀中插入道友吟诗的雅致画面。"六出花"对"五字"的数字巧对,既暗合雪晶结构,又指向五言诗体。诗人通过物理属性的雪(摧枯拉朽)向精神属性的雪(诗兴勃发)转化,完成从自然奇观到人文境界的升华,体现"诗可以群"的交际功能。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采用动态递进视角,首联以"大-小"对比突出雪花的层次感,颔联通过"入夜-凌晨"的时间流转展现雪的渗透力。颈联"蔽野吞村""摧巢压竹"两组动词将雪势推向高潮,尾联巧妙转笔,以道友吟诗画面收束,使肃杀雪景瞬间升华为文人雅趣。通篇未见"雪"字却处处显雪魄,末句"六出花"的典故运用更显匠心。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晚唐时期,作者方干终身未仕隐居浙东。诗人与山阴殷姓道士交游甚笃,某次大雪封山之际触景生情,通过诗歌描摹雪势威仪,既展现冬季气象奇观,又寄托对友人高雅情操的赞美,体现唐代文人"以诗会友"的交际传统。
展开
作者信息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古诗数量:
373
名句数量:
1380
作者其他古诗
1
衢州别李秀才
1万阅读
2
思江南
1万阅读
3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1万阅读
4
元日
1万阅读
5
君不来
1万阅读
6
送永嘉王令之任二首
1万阅读
7
题君山
1万阅读
8
题报恩寺上方
1万阅读
9
题报恩寺上方
1万阅读
10
赠江南僧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