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成平地是寥天,三十人中最少年。
白雪振声来辇下,青云开路到床前。
公卿位近应翘足,荀宋才微可拍肩。
一等孔门为弟子,愚儒独自赋归田。
炼成仙药后平地飞升已是寥廓天界,你是三十人中最为年少的一位。 如白雪般清亮的声名传至京城,似青云般顺畅的仕途直通床前。 公卿高位近在咫尺只需翘足可及,荀彧宋玉的才华在你面前也仅能拍肩。 若论孔门弟子中的第一等,我这愚儒却只能独自归隐田园。
本诗解读需注意三个层次:表层是对李支使的赞颂,中层展现唐代文人交往的酬唱传统,深层则揭示科举制度下的心态冲突。首联用道教意象暗喻仕途,体现唐代三教融合的思想背景。颈联"公卿位近"与尾联"独自归田"的时空对照,实际构建了"庙堂-山林"的典型文人精神空间。方干通过将对方神圣化(孔门弟子)来强化自身边缘化处境,这种"以誉写怨"的手法在晚唐诗歌中颇具代表性。
全诗采用对比手法构建双重意象:前六句极写李支使少年得志,"白雪""青云""翘足"等意象群营造出绚丽的仕途图景;尾联突然转折,以"愚儒""归田"的萧索形成强烈反差。艺术上善用道教飞升与儒家典故交融,炼字精妙(如"振""开""拍"等动词的力度感)。情感表达含蓄深沉,在赞誉中暗含自伤,体现方干"清润小巧"的诗风特点。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方干屡试不第后隐居镜湖。李支使可能是方干友人,时任节度使府重要僚属(支使为唐代节度使属官)。诗人通过对比李支使的仕途得意与自己归隐田园的境遇,既表达对友人的赞誉,又暗含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典型反映了晚唐文人"仕"与"隐"的矛盾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