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里人家如掌上,檐前树木映窗棂。
烟霞若接天台地,分野应侵婺女星。
驿路古今通北阙,仙溪日夜入东溟。
彩衣才子多吟啸,公退时时见画屏。
城郭里的人家如同掌心般小巧,屋檐前的树木倒映在窗棂上。 烟霞仿佛连接着天台山的地界,分野的星空应已侵入了婺女星的范围。 驿路从古至今通往北方的宫阙,仙溪日夜不息地流入东海。 身着彩衣的才子们常常吟诗长啸,公务之余时常能见到画屏中的美景。
这首诗展现了方干作为隐逸诗人的典型创作特点。诗人从微观的县城景观入手,逐步拓展到宏观的天地宇宙,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艺术上,诗歌运用了空间转换手法(由近及远)、时间交错手法(古今并置)、虚实相生手法(实景与星象结合)。尾联特别点出"彩衣才子"的形象,反映了唐代文人雅集的文化风尚,而"公退见画屏"则暗示了士大夫阶层公务之余的闲雅生活。
全诗以精巧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江南县城的风情画。首联以"掌上"喻人家,突出城郭精巧;颔联将天台仙境与婺女星象融入实景,拓展了空间维度;颈联通过"驿路""仙溪"连接古今时空;尾联刻画文人雅集场景。诗人善用比喻和想象,将地理、天文、人文巧妙融合,展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宇宙观。
此诗为唐代诗人方干与剡县陈县令登楼远眺时的唱和之作。诗中描绘了剡县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反映了唐代士大夫寄情山水、雅好吟咏的生活情趣。方干作为晚唐隐逸诗人代表,常在诗中表现对自然山水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