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再题龙泉寺上方
再题龙泉寺上方
方干 〔唐朝〕
牛斗正齐群木末,鸟行横截众山腰。
路盘砌下兼穿竹,井在岩头亦统潮。
海岸四更看日出,石房三月任花烧。
未能割得繁华去,难向此中甘寂寞。
写花
写山
写鸟
寂寞
日出
古诗译文
牛斗星宿正悬在群树梢头,飞鸟的行列横穿过众山山腰。
小路盘旋在石阶下又穿过竹林,泉水从岩顶涌出也随潮汐涨落。
四更天在海边就能看到日出,三月的石房任由野花燃烧般绽放。
终究未能割舍繁华尘世,难以在此甘守寂寞清修。
展开
知识点
1. 龙泉寺:唐代著名寺院,遗址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 2. 牛斗星宿:古代天文学二十八宿中的北方玄武七宿 3. 四更天:古代计时法,相当于凌晨1-3点 4. 方干诗风:属于"晚唐体",以锤炼字句、意境清奇著称 5. 统潮现象:指山泉受潮汐影响的现象,多见于滨海山区
展开
古诗注解
牛斗:
二十八宿中的牛宿和斗宿,诗中指星空。
横截:
横向穿越,形容鸟群飞过山腰的态势。
统潮:
指山泉与海潮相通,受潮汐影响。
石房:
山中僧人修行的石室。
花烧:
比喻野花盛开如火焰般绚烂。
展开
讲解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一是空间构图精妙,通过"木末-山腰-岩头"的垂直布局与"海岸-石房"的水平延伸,形成十字交叉的审美空间;二是动静结合,"鸟行横截"的动态与"井统潮"的静态相映成趣;三是双重时间维度,"四更日出"的昼夜交替与"三月花烧"的季节流转并存。尾联的内心独白,使超脱的山水诗突然具有现代人性深度,这种矛盾性正是晚唐隐逸诗的典型特征。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空间为经、时间为纬,构建出立体画卷:首联以"牛斗""鸟行"展现天地辽阔,颔联"路盘""井在"刻画山寺幽径,颈联"海岸""石房"将视野拓展至东海之滨。尾联突然转折,在极致静谧中迸发出尘世牵绊,形成强烈艺术张力。诗人运用"木末""山腰""岩头"等空间意象与"四更""三月"的时间标记,将龙泉寺上方的景物转化为永恒的精神坐标。
展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方干晚年隐居会稽(今浙江绍兴)期间。龙泉寺位于会稽山麓,是诗人常游之地。唐末社会动荡,方干屡试不第后选择隐居,诗中"未能割得繁华去"正是其徘徊于出世与入世矛盾心理的真实写照。
展开
作者信息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古诗数量:
373
名句数量:
1380
作者其他古诗
1
衢州别李秀才
1万阅读
2
思江南
1万阅读
3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1万阅读
4
元日
1万阅读
5
君不来
1万阅读
6
送永嘉王令之任二首
1万阅读
7
题君山
1万阅读
8
题报恩寺上方
1万阅读
9
题报恩寺上方
1万阅读
10
赠江南僧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