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杨袅袅草芊芊,气象清深似洞天。
援笔便成鹦鹉赋,洗花须用桔槔泉。
商於避世堪同日,渭曲逢时必有年。
直恐刚肠闲未得,醉吟争奈被才牵。
垂柳轻柔摇曳,青草茂盛芊芊,此地的气象清幽深邃,宛如神仙洞府。 提笔便能写出如《鹦鹉赋》般华美的文章,洗涤花朵需用桔槔泉的甘冽之水。 像商山四皓一样避世隐居的日子值得珍惜,在渭水之滨遇到明主必有时机。 只怕刚直的心性难以真正闲适,醉中吟诗终究被才华所牵绊。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一是意象清雅,"垂杨""桔槔泉"等意象构建出超尘意境;二是用典自然,四组典故(鹦鹉赋、桔槔、商於、渭曲)不着痕迹地融入诗中;三是情感跌宕,由景入情,最终落脚于才情与隐逸的矛盾。教学中可重点解析:1)叠词对意境的塑造作用;2)典故的深层含义;3)尾联体现的唐代知识分子典型心态。通过此诗,可透视晚唐隐逸文学中蕴含的仕隐张力。
全诗以清丽笔触勾勒隐士居所:首联写景,用"袅袅""芊芊"叠词展现柔美生机;颔联用典,以祢衡才华喻友人,桔槔泉显高洁;颈联以商山四皓、姜尚典故,既赞友人隐逸之志,又暗含待时而出之意;尾联转折,揭示诗人自身"才"与"闲"的矛盾。诗中"洞天"意象与道教隐逸思想相合,尾联的挣扎使诗意更具深度,展现唐代隐士文化的复杂面貌。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方干一生未仕,隐居镜湖。诗中描写的"中岩"可能是友人隐居之所。诗人通过描绘清幽环境,既赞美友人高洁品格,又流露自己虽隐居却难掩才华的矛盾心境,反映晚唐文人仕隐两难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