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灵直是饶风雨,杉桧老于云雨间。
只讶窗中常见海,方知砌下更多山。
远泉势曲犹须引,野果枝低可要攀。
若把重门谕玄寂,何妨善闭却无关。
此地灵气充沛常伴风雨,杉树桧树在云雨中显得苍老。 只惊讶窗外常见大海,才知台阶下更有群山环绕。 远处的泉水曲折需引渠,野果枝低垂可随手攀摘。 若将重门比作玄妙寂静,何妨善闭却无碍自然。
本诗采用"由实入虚"的典型唐诗结构。前两联实写塔院地理特征:首联以"风雨""云雨"渲染灵气,次联通过视角转换(窗海-砌山)展现空间层次。后两联转入哲理:三联以"引泉""攀果"的能动性为过渡,尾联突然升华至禅理境界,将物理空间的"重门"转化为精神层面的"玄寂",最终以老庄式的"无为"思想作结,体现唐代诗禅交融的特点。
全诗以写景开篇,突出塔院环境的灵秀与古老。"窗中常见海"与"砌下更多山"形成空间对比,展现开阔视野。后两联由景入理,通过"引泉""攀果"的日常细节,引出"玄寂""善闭"的禅意,体现诗人对自然与禅境的融合感悟。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此诗为唐代诗人方干游历澄圣塔院时所作。澄圣塔院位于山水之间,环境清幽,诗人登高望远,被自然景致与禅院氛围所感,遂以诗描绘眼前之景,并融入对禅理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