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诗词
作者
名句
成语
古籍
首页
古诗词
作者大全
名言名句
成语大全
古典文学
古诗词解译
古籍译文
汉语字典
汉语词典
专题
首页
古诗词大全
郭中山居
郭中山居
方干 〔唐朝〕
莫见一瓢离树上,犹须四壁在林间。
沈吟不寐先闻角,屈曲登高自有山。
溅石迸泉听未足,亚窗红果卧堪攀。
公卿若便遗名姓,却与禽鱼作往还。
写山
登高
写鱼
古诗译文
不要惊讶那一瓢(简陋的器具)挂在树上,还需有四壁茅屋掩映在林间。
沉思难眠时先听见号角声,曲折攀登高处自有山景可观。
飞溅的泉水冲击岩石,声音听不够;低垂窗前的红果,躺着也能伸手攀摘。
如果公卿贵族们因此就遗忘我的姓名,我宁愿与飞禽游鱼相伴往来。
展开
知识点
1. 方干:晚唐诗人,字雄飞,号玄英,因缺唇被称为"补唇先生",其诗多写隐逸生活与羁旅愁思。 2. 意象象征:"一瓢"化用颜回典故,象征安贫乐道;"禽鱼"暗合庄子哲学,体现道家自然观。 3. 对仗技巧:颔联"沈吟不寐"对"屈曲登高","先闻角"对"自有山",工整中见流动之气。 4. 晚唐隐逸诗风:此类诗作常通过描写自然景物表达避世心态,反映乱世中文人的精神寄托。 5. 地理背景:唐代镜湖(今浙江绍兴)一带为隐士聚居地,形成独特的江南隐逸文化。
展开
古诗注解
一瓢
:指简陋的饮具,源自《论语》"一箪食,一瓢饮",喻清贫生活。
四壁
:形容家徒四壁,居所简朴。
沈吟
:沉思吟味,此处指深夜不寐时思绪深沉。
角
:古代军中号角,暗示山居临近边地或时有战事氛围。
亚窗
:"亚"通"压",指果实低垂接近窗户。
公卿
:泛指高官权贵。
禽鱼作往还
:化用庄子濠梁观鱼典故,表达隐逸自然之志。
展开
讲解
本诗可分层解读:前两联侧重生活环境描写,后两联转向心境表达。首句"莫见"二字以劝诫口吻开场,暗示世俗对隐士生活的误解;"犹须"则强调山居虽简却有意趣。第三句"先闻角"微妙透露出山居并非完全隔绝尘世,而"自有山"又彰显主体选择的自由。颈联用听觉(溅泉)与视觉(红果)的感官描写,使隐逸生活具象可感。尾联的"若便"构成假设关系,最终以"禽鱼往还"作结,完整呈现了从物质简朴到精神自由的升华过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小隐于野"的人生哲学。
展开
古诗赏析
全诗以白描手法勾勒出隐士山居的日常场景。首联以"一瓢离树""四壁林间"凸显居所简陋却与自然融合;颔联通过"闻角"与"登山"的动静结合,展现隐者内心的孤寂与自得;颈联以"溅泉""红果"等细节渲染山居生活的野趣盎然;尾联直抒胸臆,表明宁愿放弃功名而与自然万物为伴的决绝态度。诗中"犹须""自有""堪攀"等词层层递进,将隐逸之乐与世俗羁绊形成鲜明对比,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
展开
创作背景
本诗出自晚唐诗人方干之手。方干虽才学出众却屡试不第,终身布衣,后隐居于浙东镜湖。诗中"郭中山居"可能指友人郭姓隐士的住所,或泛指城郭外的山野居所。晚唐时局动荡,诗人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清幽与超脱,既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暗含对功名利禄的淡漠与对现实政治的疏离。
展开
作者信息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古诗数量:
373
名句数量:
1380
作者其他古诗
1
衢州别李秀才
1.1万阅读
2
思江南
1万阅读
3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1万阅读
4
元日
1万阅读
5
君不来
1万阅读
6
送永嘉王令之任二首
1万阅读
7
题君山
1万阅读
8
题报恩寺上方
1万阅读
9
题报恩寺上方
1万阅读
10
赠江南僧
1万阅读
拼音
注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