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劚破植贞坚,细碧竿排郁眼鲜。
小凤凰声吹嫩叶,短蛟龙尾袅轻烟。
节环腻色端匀粉,根拔秋光暗长鞭。
怪得入门肌骨冷,缀风黏月满庭前。
挖开青苔种植下坚贞的竹根,细长的碧绿竹竿排列成行,绿意盎然令人眼前一亮。 嫩叶在风中摇曳,如同小凤凰鸣叫的声音;短小的竹枝像蛟龙的尾巴,轻烟袅袅。 竹节圆润色泽均匀仿佛敷着脂粉,竹根在秋光中暗暗滋生蔓延。 难怪一进门就感到肌骨清凉,原来是满庭翠竹随风摇曳,竹影斑驳如月华倾泻。
1. 咏物诗:通过描写事物寄托思想感情的诗歌体裁 2. 对仗:诗中"小凤凰声"对"短蛟龙尾","节环腻色"对"根拔秋光" 3. 比喻修辞:将竹叶声比作凤鸣,竹枝比作龙尾 4. 侧面描写:通过"肌骨冷"的感受侧面表现竹的清凉 5. 竹文化: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坚贞、谦逊的君子品格
这首诗以新竹为吟咏对象,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竹的形态美与精神美。首联写植竹,突出其"贞坚"品格;颔联用凤凰、蛟龙作比,赋予竹以灵性;颈联细致刻画竹节竹根;尾联通过人的感受侧面烘托竹的清凉意境。全诗语言凝练,对仗工整,善用比喻和侧面描写,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在咏物中寄寓了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首诗以新竹为描写对象,运用细腻的笔触刻画竹的形态与神韵。首联写植竹过程,突出其坚贞品格;颔联以"小凤凰声""短蛟龙尾"的比喻展现竹的灵动;颈联描写竹节竹根的细节;尾联通过"肌骨冷"的触觉感受,侧面烘托竹的清凉世界。全诗善用比喻,从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描写,语言精炼意境清幽。
本诗创作于唐代,作者方干擅长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新竹的形态与神韵,表达对高洁品格的赞美。唐代是竹文化兴盛时期,竹子象征君子品格,诗人借竹抒怀,展现对理想人格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