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何况两衙间,退食孜孜亦不闲。
压酒晒书犹检点,修琴取药似交关。
笙歌入夜舟中月,花木知春县里山。
平叔正堪汤饼试,风流不合问年颜。
在衙门公务之余仍费心操劳,退朝后用膳时也孜孜不倦。 压榨新酒、晾晒书籍时依旧细心检查,修琴配药如同处理紧要公务。 夜晚舟中笙歌伴着月光,县里山间花木感知春意。 崔明府正值壮年可试才华,风度翩翩不必问其年岁容颜。
此诗核心在于塑造"吏隐"形象——既恪尽职守又保有文人雅趣。首联"两衙""退食"强调公务繁忙,但"孜孜不闲"已暗含超脱;中二联通过四组日常活动,以"犹""似"二字将琐事提升到公务高度;五六句转入夜景与春山,空间由室内转向自然;尾联用典举重若轻,既赞其才貌又避俗套。方干通过时间(昼夜)、空间(衙署/自然)、行为(公务/私趣)的多维对比,完成对理想官员的形象建构。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崔明府的双重形象:前两联以"压酒晒书""修琴取药"的琐事,刻画其勤勉与细致;后两联转向"笙歌月夜""花木春山"的雅致,突出其风流才情。尾联用何晏典故,暗赞崔氏年轻有为而不露痕迹。方干善用生活细节与自然意象,将官员的政事与文人趣味巧妙融合,语言清丽,对仗工整。
此诗为唐代诗人方干赠予山阴县县令崔某之作。唐代士人常通过诗文赞美地方官员的勤政与风雅,方干以细腻笔触描绘崔明府公务之余的生活情趣,反映其治县有方且兼具文人雅兴的形象,体现了唐代士大夫阶层对理想官员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