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场失手一年年,月桂尝闻到手边。
谁道高情偏似鹤,自云长啸不如蝉。
众花交艳多成实,深井通潮半杂泉。
却是偶然行未到,元来有路上寥天。
年复一年在功名场中失意, 曾听闻月桂的芬芳近在咫尺。 谁说高尚的情操定如鹤般孤傲, 自叹长啸之声竟不如蝉鸣清亮。 百花争艳却多结出平凡果实, 深井连通潮汐却混杂着浊泉。 原来只是偶然未行至高处, 本就有一条路直通寥廓云天。
本诗艺术特色有三:一是意象运用精当,"月桂""鹤""蝉"等意象群构建出完整的象征体系;二是结构跌宕起伏,前六句铺陈郁闷,尾联突然振起;三是语言凝练含蓄,"杂泉""寥天"等词兼具画面感与哲理深度。从思想内涵看,诗人突破了一般落第诗的哀怨格局,在承认现实困境的同时,仍保持对精神高度的追求,这种"困而弥坚"的态度正是唐诗精神的重要体现。
全诗以对比手法贯穿:首联"失手"与"到手"形成强烈反差,展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颔联以鹤蝉为喻,凸显诗人矛盾心境;颈联通过"众花""深井"的意象,暗喻世俗浮华与真淳的交织;尾联笔锋突转,揭示通往理想的路径本就存在。诗中"偶然"二字尤为精妙,既含自嘲又带希望,体现唐代落第文人特有的精神韧性。
此诗作于方干屡试不第期间。唐代科举竞争激烈,方干虽才华横溢却始终未能及第,诗中"名场失手一年年"正是其真实写照。题赠对象李校书为掌管典籍的官员,可能对方干有知遇之恩,诗人通过此诗既抒写怀才不遇之愤懑,又表达对超脱境界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