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法华寺绝顶禅家壁

方干 〔唐朝〕

苍翠岧峣逼窅冥,下方雷雨上方晴。

飞流便向砌边挂, 片月影从窗外行。

驯鹿不知谁结侣,野禽都是自呼名。

只应禅者无来去,坐看千山白发生。

古诗译文 知识点 古诗注解 讲解 古诗赏析 创作背景

青翠高耸的山峰逼近深远的天空,山下正经历雷雨,山顶却一片晴朗。

飞泻的瀑布就像挂在台阶旁边,一弯月影仿佛从窗外慢慢移动。

温顺的小鹿不知道与谁结伴,野生的禽鸟都在呼唤着自己的名字。

想来只有禅僧没有来来去去的奔波,静坐看着群山仿佛随着岁月变白了头。

1. 方干,晚唐诗人,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其诗多写山水田园,风格清新俊逸,与贾岛、姚合等诗人风格相近,属于晚唐苦吟诗人一派。

2. 本诗属于题壁诗,题壁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特殊体裁,诗人将作品题写在墙壁上,便于他人阅读和传播,常见于寺庙、驿站、酒楼等公共场所。

3. 诗中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如首联“下方雷雨上方晴”,通过山下与山上天气的对比,突出了法华寺绝顶的高峻。

4. 颈联“野禽都是自呼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野禽的鸣叫想象成它们在呼唤自己的名字,使诗句更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5. 唐诗中常有对禅意的表达,体现了佛教对唐代文人思想和创作的影响,本诗便是通过描绘禅院景象和禅者心境,表达了对禅理的感悟。

  • 岧峣(tiáo yáo):形容山高峻的样子。
  • 窅冥(yǎo míng):指深远幽暗的天空。
  • 下方:指山下。
  • 上方:指山顶、山上。
  • 飞流:指瀑布。
  • 砌边:台阶旁边。
  • 驯鹿:温顺的鹿。
  • 结侣:结伴。
  • 野禽:野生的鸟类。
  • 自呼名:指鸟儿的鸣叫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此处运用拟人的手法。
  • 禅者:修禅的人,即僧人。
  • 无来去:没有世俗的奔波往来。
  • 白发生:此处指群山仿佛像人一样随着时间流逝而白头,暗指岁月的变迁。

我们先来整体感知这首诗,它是诗人方干在游览法华寺时,题写在山顶禅房墙壁上的作品,通过对山间景色和禅者生活的描绘,传递出独特的情感和思考。

从诗句内容来看,开篇两句就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奇特的画面,高高的山峰直插云霄,山下雷雨交加,山上却晴空万里,这种强烈的对比一下子就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感受到法华寺绝顶的高耸和地势的独特。紧接着,诗人把目光转向禅房周围的景物,瀑布挂在台阶边,月影从窗外走过,这些细节描写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禅院的清幽宁静。

再看后面两句,小鹿独自活动,野禽自在鸣叫,勾勒出了山林中万物自在生长的景象,没有尘世的喧嚣和束缚,充满了自然的生机与和谐。最后,诗人由这些景象联想到禅者,他们不像世俗之人那样奔波忙碌,而是静静地坐着,看着群山仿佛随着岁月流逝而变化,这其实是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淡然处世的人生态度。

在学习这首诗时,我们要注意体会其中的修辞手法,比如对比和拟人,它们让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要结合方干的生活经历和晚唐的社会背景,理解他为什么会对这样的禅意生活有所向往。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山水景色,更能感受到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对我们思考生活的意义也有所启发。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法华寺绝顶的独特景致与禅意氛围,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首联“苍翠岧峣逼窅冥,下方雷雨上方晴”,以对比手法写出山顶与山下的不同景象,山之高峻与天气的差异形成强烈反差,既展现了山势的雄伟,又营造出一种奇幻的氛围。

颔联“飞流便向砌边挂,片月影从窗外行”,细致描绘了禅房周边的景物,瀑布如挂在台阶边,月影似从窗外移动,动静结合,画面感极强,尽显清幽雅致。

颈联“驯鹿不知谁结侣,野禽都是自呼名”,描写山中动物的自在状态,小鹿无伴,野禽自鸣,勾勒出一幅宁静和谐的山林图景,充满自然野趣。

尾联“只应禅者无来去,坐看千山白发生”,由景入情,由物及人,点出禅者超脱世俗、静观岁月变迁的心境,升华了全诗的主旨,表达了对这种淡然处世态度的赞赏。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对仗工整,将山水之美与禅意之妙完美结合,给人以深刻的审美体验和人生启迪。

方干是晚唐诗人,一生未仕,隐居于镜湖一带,常与僧人交往,其诗作多描写山水风光和隐逸生活。此诗是他游览法华寺,在山顶禅房墙壁上题写的作品,通过描绘法华寺绝顶的奇特景色和禅院的宁静氛围,表达了对禅者生活的感悟和对超脱世俗的向往。法华寺多位于山水清幽之地,为文人墨客常到访之处,方干在此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作者信息
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

古诗数量:373名句数量: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