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向中流出太阳,兼疑大岸逼浮桑。
门前白道通丹阙,浪里青山占几乡。
帆势落斜依浦溆,钟声断续在沧茫。
古今悉不知天意,偏把云霞媚一方。
朝阳从江心升起,仿佛两岸紧逼着蓬莱仙岛。 门前白路直通帝王宫殿,浪中青山分隔几处乡野。 斜落的帆影依偎着水岸,断续的钟声回荡在苍茫天际。 古今无人能懂天意,偏偏让云霞独宠这一方天地。
首联"便向""兼疑"用错觉描写展现晨曦的壮美;颔联"通""占"二字体现人境与自然的博弈;颈联"斜依""断续"以动态破静态;尾联"不知天意"实为对晚唐乱世的委婉批判。全诗通过空间层次的递进(江心→两岸→远方→天际),完成从具象到抽象的升华。
全诗以空间转换展开:首联写江中日出的奇幻,颔联由"白道"到"青山"展现人间与自然的交织,颈联通过"帆势""钟声"营造动态苍茫感。尾联"天意""云霞"将物理空间升华为哲学思考,体现晚唐诗人特有的空灵与疏放。
此诗作于方干游历江南期间。晚唐社会动荡,诗人借松江驿的壮丽景色,暗喻对自然永恒的感慨与对世事无常的无奈,通过"天意""云霞"等意象,抒发对超脱现实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