棹寻椒岸萦回去,数里时逢一两家。
知是从来贡金处,江边牧竖亦披沙。
划着船桨沿着椒岸迂回前行,偶尔遇见一两户人家。 这里自古是进贡黄金的地方,连江边的牧童也在沙中淘金。
全诗四句三层:前两句写景,通过“椒岸”“人家”展现幽僻江村;后两句叙事,由“贡金”历史引出“牧竖披沙”的现实场景。诗人以平静笔调,将地理特征(产金)、历史传统(贡赋)与民生细节(淘金)自然串联,末句尤耐人寻味——连孩童也参与淘金,暗示此地经济对黄金的依赖,含蓄表达对底层生活的关注。
诗以白描手法展现金州江畔风光:首句“萦回去”写水路曲折,次句“一两家”显人烟稀少;后两句点出此地黄金贡赋传统,连牧童也参与淘金,暗含对百姓劳作的慨叹。语言质朴,以小见大,反映唐代地方经济与自然人文的交融。
此诗作于唐代,金州(今陕西安康)以产金闻名。方干途经此地,见江边淘金景象,结合当地贡金历史,以简笔勾勒出偏远之地的民生与自然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