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波上白头翁,家逐船移浦浦风。
(浦浦风一和:浦江风)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在白浪翻滚的淮河上,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渔夫,他的家随着船只在江浦的清风中飘荡。刚钓到一条一尺长的鲈鱼,儿孙们正在芦苇花丛中生火准备炊食。
这首诗可分两层解读:表层展现渔家日常生活的恬淡画面,深层则蕴含诗人对功名的超脱态度。首句“白头波上白头翁”用叠字强化时间流逝感,次句“家逐船移”体现江湖漂泊的自由与无奈。后两句通过“钓鲈鱼”“荻花火”两个细节,将自然意象与人间烟火完美融合,既符合郑谷“诗清所需多”的创作理念,也暗合晚唐文人“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
全诗以“白头”意象贯穿,通过“白头波”与“白头翁”的对照,暗含生命与自然的永恒对话。末句“吹火荻花中”以动态画面展现家庭温情,芦苇丛中的点点火光与江面暮色交融,形成“渔火人家”的诗意空间。语言质朴却极具画面感,展现了晚唐诗歌由华美向写意的转型特征。
此诗作于晚唐时期,郑谷隐居江湖时游历淮河一带。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渔家生活寄托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淮河作为南北交通要道,渔民生活既艰辛又充满自然野趣,成为文人寄情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