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路霭青天半,鳌岫云生碧海涯。
虽抱雕笼密扃钥,可能长在叔伦家。
人间的道路隐没在青天半腰,巨鳌般的山峦云雾生于碧海之涯。纵然被关在雕花的笼中严密锁闭,又怎能长久留在叔伦的家里?
1. 鹤在唐诗中的多重象征:长寿、高洁、隐逸 2. "鳌"的典故出自《列子·汤问》巨鳌负山传说 3. 唐代文人常用"笼中鸟"比喻仕宦束缚 4. 戴叔伦为中唐著名诗人,其诗风清丽,或与作者有思想关联
此诗的艺术特色体现在: ① 意象对比:自然意象(鹤、云、海)与人工意象(雕笼、锁钥)对立 ② 空间跳跃:从人间到碧海,从云岫到囚笼,拓展诗意空间 ③ 双关运用:"叔伦家"既可能实指戴叔伦,也暗喻世俗羁绊 教学建议可结合李商隐《鸾凤》、白居易《池鹤》等作品,分析唐代咏物诗中的托物言志手法。
全诗采用对比手法:前两句以"青天半""碧海涯"营造浩瀚仙境,后两句急转直下写笼中困局。"鳌岫云生"的壮阔与"雕笼密扃"的逼仄形成强烈反差,凸显自由与束缚的冲突。末句"可能长在叔伦家"的反问,既含无奈又带决绝,暗示鹤(诗人)终将冲破樊笼,回归自然。
此诗为唐代佚名作品,推测创作于中晚唐时期。诗中通过"钱塘鹤"的意象,反映了文人仕途受挫后的隐逸之思。唐代道教思想盛行,"鹤"常象征超脱,而"雕笼"暗指官场束缚,结合"叔伦家"的典故,或表达对自由与仕途矛盾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