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手长生在,人皆号地仙。
水云真遂性,龟鹤足齐年。
但以酒养气,何言命在天。
况无婚嫁累,应拍尚平肩。
手握长生之道,世人皆称地仙。 云水间逍遥自在,龟鹤般长寿延年。 只需以酒养浩然之气,何必谈论天命由天。 更无婚嫁俗事牵绊,当与尚平比肩隐逸山间。
本诗展现了唐代文人典型的三重精神追求:一是通过"水云真遂性"表达对自然本真的向往;二是"但以酒养气"体现道教养生实践;三是"无婚嫁累"反映对世俗责任的超越。艺术上,诗人将手掌纹路这一微小细节升华为修仙证道的象征,运用"龟鹤""尚平"等典故层层递进,最终在"拍肩"的想象性场景中完成对理想人格的塑造。这种将现实特征与宗教想象结合的创作手法,典型体现了唐诗"即小见大"的艺术特征。
全诗以"长生"为核心展开四重意境:首联点题,将掌纹与地仙身份关联;颔联以"水云""龟鹤"构建仙境意象;颈联提出"酒养气"的养生观,否定天命论;尾联用尚平典故表达无牵无挂的隐逸理想。艺术上巧用道教典故,对仗工整,"水云"与"龟鹤"的意象组合尤显空灵,尾句"拍肩"的动作描写使仙凡对话跃然纸上。
此诗为唐代佚名诗人赠予苍溪县令王某之作。唐代道教盛行,手掌特殊纹路常被视为仙缘征兆。诗人借友人掌纹"长生"二字展开联想,融合道教神仙思想与隐逸情怀,反映中唐时期士人追求超脱世俗、养生延年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