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
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
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
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
边疆的士兵在春天结束时返回,我独自登上单于台。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黄河仿佛从天外奔涌而来。 沙尘翻滚的痕迹像波浪,狂风呼啸的声音如同雷鸣。 想要穿越阴关前行,但阴关在拂晓时分仍未开启。
诗中"独上"二字奠定孤寂基调,与春回大地的时节形成反差。三、四句运用空间错位手法,将日常景象升华为宇宙奇观。五、六句通过听觉与视觉的通感描写,展现边塞环境的严酷。末两句的"阴关"既是实指关隘,也象征人生困境,体现诗人对边塞将士命运的深刻观察。全诗仅40字却包含三个空间层次:脚下单于台、眼前天地景、远方阴关路,展现唐代边塞诗"尺幅千里"的艺术特色。
全诗以宏阔的时空视角展开:首联点明孤独登高的特殊情境;颔联"白日""黄河"两句运用夸张手法,形成天地交错的恢弘画面;颈联通过"沙翻""风急"的动态描写强化边塞的险峻;尾联"阴关不开"的阻隔,既写实景又暗喻人生际遇。诗人将个人孤寂与自然雄奇相结合,展现了典型的盛唐边塞诗风。
此诗作于唐代中后期,张蠙作为边塞诗人,亲历边关生活。当时唐王朝与北方少数民族时有冲突,诗人通过登高远眺的视角,既描绘了边塞壮阔的自然风光,也暗含对战争与征戍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