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月圆思共醉,不宜同醉不成欢。
一千二百如轮夜,浮世谁能得尽看。
每到月亮圆满的时候,就思念着与友人一同畅饮,若是不能一同醉饮,就无法感受到真正的欢乐。
人生中像这样月圆如轮的夜晚有一千二百多个,在这变幻无常的人世间,又有谁能够把它们一一欣赏完呢?
1. 张蠙,晚唐诗人,其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描写日常生活与情感。
2. 十五夜在古代文化中具有特殊意义,常与团圆、思念等情感相关联,是文人墨客创作的常见题材。
3. 诗中“浮世”一词在古典文学中常用来指代变幻无常、短暂的人世,体现了古人对人生的一种认知。
4. 古诗中常用约数来表达数量,如“一千二百”并非确指,而是为了强调数量之多。
《十五夜与友人对月》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人生感悟的小诗。开篇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在月圆之夜对与友人同醉的渴望,这不仅是对友情的看重,更是对美好生活场景的向往。月亮的圆满常常象征着团圆,诗人希望在这样的时刻与友人共享欢乐,这种情感贴近生活,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后两句则从眼前的情景升华到对人生的思考。诗人意识到人生中虽有许多像这样月圆的美好时刻,但受限于世事变迁和人生短暂,人们很难将所有美好一一领略。这既带有一丝对时光易逝的怅惘,更提醒人们要珍惜当下所拥有的美好时光,尤其是与亲友共处的温馨时刻。
整体而言,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将个人的闲情与对人生的感慨融合在一起,让我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体会到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围绕“十五夜与友人对月”展开,情感真挚自然。首句“每到月圆思共醉”,直接点出月圆之夜对与友人共饮的期盼,体现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不宜同醉不成欢”则进一步强调了与友人同醉的重要性,只有一同畅饮,才能感受到此刻的欢乐,否则便索然无味。
后两句“一千二百如轮夜,浮世谁能得尽看”,由眼前的月圆之夜拓展到对人生的思考。诗人感慨人生中虽有众多月圆美景,但在变幻莫测的人世间,谁又能将它们一一欣赏呢?既流露出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惋惜,也暗含着对当下与友人共处赏月时光的珍惜。全诗语言质朴,却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将赏月的闲情与人生的感悟巧妙结合,引人深思。
张蠙是晚唐诗人,其诗作多反映现实生活与个人情感。此诗题为“十五夜与友人对月”,从题目可知,是在农历十五的夜晚,诗人与友人一同赏月时所作。十五夜月色皎洁圆满,是古人聚会、抒情的常见时刻,诗人面对此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与友人共处赏月的心境以及对人生的感慨。